福州新闻网
  
  
  

福州老洋房从废墟变“网红” 保存后又成为里程碑​

2020-06-02 11:47:18  来源:上观新闻
  

  疫情过后,福州市首山路北段(复园路与公园东路)道路工程重启施工。在复园路西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森故居前,一溜长长的临时围墙里,各种筑路机械正在作业。在轰鸣的引擎和挖掘声中,复园路拓宽改造后的道路形象已经初见端倪。

  沿复园路往东走,视野迅速收窄,300米外路的另一头,还保持着这条路最初的样貌——窄窄的街道,青苔沿着湿气爬上两侧老墙的半腰,在羊蹄甲的绿荫遮蔽下,散落着数栋老房子。其中,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联排公寓,复园里1号-5号,近来备受关注。

  复园里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是文艺青年心中著名的“打卡圣地”,更因去年首山路北段道路工程为它的一次“让路”,使它成为老建筑保护人士眼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存在。“让路”背后,有新旧更替的艰难博弈,也有政府、民间的合力而为。

福州老洋房从废墟变“网红” 保存后又成为里程碑​

复园里1号。雷册渊 摄

  “拓宽”还是“保护”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境,每片土地都有历史的印记。”这是今天来到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人们都能读到的一句话。毗邻闽江的烟台山下曾是闻名中外的古茶叶码头,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首批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方人循着茶香纷至沓来。就像上海的外滩、广州的沙面等地一样,烟台山迅速成为当时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最前沿。一时间,各类中西建筑在此落成,至今还留存下一百余座文保及历史建筑。

  从烟台山顶沿着小路向下,步行十多分钟,就进入了复园路。这条全长仅350米,宽4.5米到10米不等的马路,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仓前山南麓发展的历史见证。当时在此置地建房的多是华人中的中产阶级,他们来自海关、邮政、银行、医院、军政等系统,是当年的摩登人群。时至今日,复园路上还保存了相当一批当年的西式建筑,被《公园路及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列为“风貌保护街巷”,也是人们寻访福州城市历史的必经之地。

  然而,只要多来复园路走过几次的人就不难发现,这里与烟台山其他小路的安逸静谧不同,白天,电瓶车、行人穿梭,到了早晚高峰,更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原来,复园路是区域内唯一一条连接南北向主干道(上三路和六一南路)的东西通道。周边分布着众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民居,通勤压力巨大,每逢早晚高峰,最窄处不到5米的复园路便拥堵不堪。加之这条路大多处于地势低洼地带,排水系统年久失修,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