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既要甘于坚守,又须勇于拓展

——文学期刊应对新挑战之我见

2016-07-29 16:03: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白烨(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关涉文学创作、文学生产与文学阅读等诸多方面,一直牵动着文学领域里最为敏感的神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剧烈变化,以及文学自身的深层变动,文学期刊在各种力量的推导之下,经常处于波诡云谲的波动状态之中。进入新世纪后,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带来的网络传播、电子阅读,又使代表着纸质传播、传统阅读的文学期刊,置身于变动不居的风口浪尖,时时面临着新的冲击与挑战。既然冲击与挑战不可避免,已成常态,那么,以坦然的心态和积极的姿态,去面对冲击和应对挑战,就成为文学期刊的必然选择、相关文学人的共同责任。

既要甘于坚守,又须勇于拓展

  是阵地,又是品牌

  人们通常都把文学期刊看作是作品的载体、文学的媒体,其实,这只是文学期刊的基本属性,而实际上,文学期刊的重要性远不止这些。

  我曾在一篇谈当下文学的结构性变化的文章中,把“三分天下”占其一的严肃文学,简要概括为“以文学期刊为阵地”。这样的突出文学期刊的描述,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严肃文学是以文学期刊为坐标的,一层意思是文学期刊是以严肃文学为依托的。

  文学期刊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还在于当代文学的每一本期刊,都有其产生的具体的时代背景,并具有自己的发展沿革和独特历史。即以《人民文学》为例,该刊创办于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1949年10月,是新中国的第一份文学期刊,毛泽东曾为创刊号作了“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的题词。“文革”期间,杂志停刊。1976年杂志复刊,至今已出版600多期。这份刊物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作品,都代表当时文学创作的已有水准,并曾引起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它的起落沉浮本身,就是当代文学曲折坎坷历史的一个缩影。还如《收获》,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最先创刊的大型文学期刊,而分别于1978年和1979年创刊的《十月》《当代》,则是当代文学在新时期全面复苏与崛起的重要标志。

  这些文学期刊在其长短不一的办刊历史里,既坚持发现新作者、发表新作品的基本理念,又寻求刊物在选取作者与作品上的个性所在,实际上都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基本风格与办刊追求,并在广大读者中造就了较高的信誉,在社会上形成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刊物也赢得了应有的知名度与较大的影响力。在前些年举办的上海著名商标评选中,《收获》连续四次入选,成为文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知名品牌,这是《收获》杂志的骄傲,也是文学期刊的荣耀。

  因为兼有阵地、品牌等多种功能,富含了文存、文脉等多样内涵,文学期刊的兴盛与衰微、生存与发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编办文学刊物的工作,而是一个重大的文化系统工程。

【责任编辑:钟培培】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