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追忆泉州7位民间大师:循大师足迹前行 谨慎创新

2015-04-03 09:58:50  作者:吴月芳  来源:海峡都市报
  

  兴也大师,衰也大师

  上千年技艺的安溪蓝印花布,随着传承人黄炯然去世,面临失传的窘境。

  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说,蓝印花布的传承基本都是家庭作坊,全靠民间艺人,所以容易消亡,“这种手工技艺不应局限于家庭,而是要肯于收徒传艺,让它发展成一个产业”。

  “传统技艺之间其实可以结合,大有文章可做”,易曙峰认为,蓝印花布独特的蓝白魅力,与铁观音吻合,可以依托茶产业,开发杯垫、茶巾等产品,通过几十万茶叶营销大军“借船出海”。

  同样,小小的木偶头,却有30多个工艺步骤。黄义罗老先生生前说,学成这项技艺要5年时间,非得是真心热爱此技艺者才能坚持。光热爱还不行,还须有绘画、雕刻、雕塑等功底。

  黄义罗创办了传习所,免费教授,陆续有人慕名前来,但20多个学生没有一个坚持下来。

  大师不是随便就能练成的。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黄紫燕也曾到各中学去授课,但没有成功,“孩子们喜欢画,但雕刻、打磨等技术的确很难,他们操作不了”。

  德化陶瓷有着独特的破局之路。

  普通市民到德化购买大师的陶瓷,如果没有熟人或专家指点,很可能难以下手:小小一件瓷器,动辄上万元;至于那些没标价格的,很可能要几十万元。

  这就是大师的含金量。

  德化县政府统计,省级以上大师就有61个,已形成完整的产业形态。德化县政府相关人士分析,有家族传承色彩的,更易被市场接受。如许兴泰的儿子许瑞峰、许瑞卿,苏清河的儿子苏友德、女儿苏爱芬,作品价格都更高一些。

  为了促进各门户之间的融合,促进大师之间的合作,2011年,德化县启动“名师带徒”,16名省级以上大师签约收徒145名,徒弟有成、师傅有奖。上述负责人说,培育土壤,是让大师和工艺都能薪火相传的根本。毕竟,一枝独秀不是春。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