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泉州7位民间大师:循大师足迹前行 谨慎创新
2015-04-03 09:58:50 作者:吴月芳 来源:海峡都市报
创新,谨慎的创新
洛江区双阳前洋社区张厝村,曾被誉为“妆糕人村”,如今仅剩张明铁和杨艳珍两家在做。
杨艳珍基本传承了大师张志勤的技艺,平时主要接私人订单,制作相对简单的糕人,“年轻人都不做这个了,工序繁琐,利润太低。像我这样的家庭妇女,平时做一点贴补家用”。
57岁的张明铁,则试图让这门手艺创新,让妆糕人更受小孩子喜欢。
张明铁尝试用海绵代替糯米作为原料来制作,“材料更轻,颜色也比较鲜艳,关键还克服了保存时间短的问题”。
更年轻的传承人,则尝试更多层面的全面创新,不再停留在玩物和祭祀用品上,而往艺术品和和收藏品发展。
1970年代出生的苏梵,是4位妆糕人在世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他做雕塑出身,创作中,结合现代工艺,添加防腐剂等,让妆糕人能永久收藏。苏梵还运用现代美学理念,在色彩和造型上下工夫。
现在,苏梵的“米塑坊”已有七八十名学员,还拥有10余个固定的学徒,俨然将走街串巷的老手艺变成了一个产业。他看好未来:随着泉州旅游文化市场的开发,各类非遗技艺将得到大发展。
但在泉州市文广新局社文非遗科科长谢万智看来,工业化、城镇化,对传统文化有着惊人的破坏力。他认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脱离了聚居环境,以前通过师带徒、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就趋于消失。
如今,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惠安石雕等都已产业化。在创新传统技艺的呼声之下,木偶头、花灯这些技艺,也在谨慎尝试产业化。比如木偶头,也有年轻人用机械雕刻,批量生产。手工雕刻的,主要高价卖给收藏家,而机械化生产的,则批发给木偶戏团等。这些都只是有限的尝试。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姚贝娜音乐追思会在北京举办 冯小刚等到场缅怀(2015-04-03 08:28:33)
- 福州市公安机关多形式开展缅怀公安英烈纪念活动(2015-04-02 16:13:51)
- 钟汉良李易峰吴奇隆林志颖 男神也曾“杀马特”(2015-04-02 16:08:44)
- 柯震东称愿意降价接戏 曾有“死了算了”的念头(2015-04-02 15:19:09)
- 福州市公安机关多形式开展缅怀公安英烈纪念活动(2015-04-02 15:09:56)
- 姐妹回乡亲手做清明粿追忆亡父 左邻右舍来帮忙(2015-04-02 10:57:21)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福网视听
焦点关注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