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追忆泉州7位民间大师:循大师足迹前行 谨慎创新

2015-04-03 09:58:50  作者:吴月芳  来源:海峡都市报
  

  父亲的天真想法

  聊起父亲蔡炳汉与花灯的往事,61岁的蔡聪慧一直淡淡地笑着,“做花灯是他的爱好,很纯粹的爱好。”

  从小就听父亲说,他是读大学时,偶然在美术书里看到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原理,当时就记下了。上世纪70年代,泉州首届灯展举办,父亲的两盏花灯,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以后,他开始痴迷于设计、制作更加精致的针刺无骨花灯。源自唐代的这项针刺无骨花灯技艺,也逐渐被更多人认识。

  泉州市区指挥巷里的老厝,顶楼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隔间,是父亲的花灯工作室。退休后,父亲经常在阁楼里一呆就呆上一整天,每次到饭点,家人都得轮流上楼请他。到了暑假,不少大学生到家里来学。“父亲不仅提供材料,还留大学生在家吃饭,让我母亲炖排骨汤、炒米粉,有时候还到餐馆叫上几道菜。”只是,大学生学的时间短,只能学会基本制作原理,父亲也一直没发现对针刺无骨花灯技艺特别热忱和投入的学生。这是他的一大遗憾。

  2007年,79岁高龄的蔡炳汉,凭着针刺无骨花灯的技艺,与德化烧制瓷器的苏清河、制作料丝花灯的李珠琴,一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他觉得传承人要全身心投入,把做花灯当成一项事业。”这又是父亲一个天真的想法。蔡聪慧说,除了灯会需要展览外,平常做的花灯,根本没地方挂,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有时候,一些喜欢针刺无骨花灯的朋友,想出价向父亲买,基本都被父亲拒绝,“他就说不卖,送你倒是可以”。

  到后来,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手没力气,做花灯就得靠老伴和女儿帮忙。2012年11月,享年84岁的蔡炳汉老人去世,留下三本关于他与花灯的相册。每到需要制作花灯时,蔡聪慧总习惯拿起相册翻一翻,看看父亲当年做的花灯,找一找设计灵感。

  经得起各种雕刻

  “我看到这条微信,很感兴趣,点进去一看,还有我公公的!”前天打开微信,李艳萌飞快刷到《重要德化瓷塑拍卖纪录》,排名第七,“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渡海净瓶观音,高88厘米,成交价260万元”。

  2006年5月1日,许兴泰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许兴泰留下的作品,其实不多,因此更显珍贵。李艳萌回忆,大概2002年前后,她要嫁入许家时,许兴泰忍痛割爱出手了一件精品,换回10万元置彩礼、建房子;前年向收藏者提出,以100万元回购这件作品,但得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免谈。

  “许氏瓷塑可以追溯到1800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到第六代。”李艳萌说,许兴泰16岁就进入德化瓷厂打工,拜自己的父亲为师;把这种手艺活做到极致,成了艺术,也才会有各方的重视。

  但这种对“艺术”的重视,有时很残酷。2006年许兴泰去世,作品短时间内都“不见”了,持有者遇到询价,开口就是百万元级别。

  堆塑,是许兴泰留给后人最大的技术遗产:直接用瓷泥堆出塑像的基本形,然后直接在上面精雕细刻,最后直接放入窑炉烧制。跟印模和注浆不同,这种做法整个陶瓷是实的,经得起各种雕刻。

  许兴泰的小儿子许瑞卿,是直系传人,对这种绝活已经很拿手,但动辄近半年的创作时间,也让他头疼,还要承受烧制过程中会爆开的危险。不过,这种作品塑一个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绝对是孤品。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