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长征,提振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
——专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2016年9月8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前排左三)在四川泸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参观考察。在北京高楼林立的街头,一座悬挂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醒目标牌的办公大楼高高矗立着,这里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80多年前,时任苏维埃大学校长的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将这四个大字深深镌刻在那支寻找历史方向感的红色军队中。
80年后,在官方与民间,在亲历者与想象者,在长征路上与互联网络中,纪念那场伟大的胜利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回忆。他们各自抒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感怀与景仰,如今之中国,传统又现代,丰富而多彩,单纯且朝气。不同的人群为何会如此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过去与现在集体共存的密码?长征这条路的终点,或者起点在哪?带着这些思索,中国军网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意图在历史的地图中,在时代的坐标里,求证当年红军的方位与经度。
长征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
记者: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在哪里?如何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走新的长征路”的时代内涵?站在新长征路的起点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如何看待长征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
曲青山:长征留给我们最主要、最珍贵的是长征精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我们常说长征精神永存不朽,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和意义,恰恰是因为它对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今天,长征精神依然闪耀在实现中国梦、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艰巨而富于挑战,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当下,看长征精神,它包含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当年,我们从一个弱小的政党,一支弱小的军队,在那么艰巨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胜利,正是我们党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觉悟和坚定信念来探索历史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创造性地把文化自信纳入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位一体”,这是第一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其中,文化自信的第二、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与党史文化是重合的、一致的。党史文化是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史的核心内容。我们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通过党史文化展现的。文化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而主观是客观的反映和表现。我们党奋斗90多年,党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留下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长河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既是革命文化当中的一个内容,也是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天然地、历史地与文化自信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星辰一般永远散发着光辉,普照着中华大地。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