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民族英雄 世界景仰

2015-08-28 08:38:29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杨莹 赵金华 俞松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民族英雄 世界景仰

伫立在福州城南的林则徐铜像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民族英雄 世界景仰

俯瞰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城南白湖亭,伫立着一座伟岸的铜像。

  铜像塑造的是林则徐,他手捻胡须,肃然远眺南天,目光如炬,似乎在思索民族的未来。这,恰是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写照!

  铜像于1995年6月3日——“虎门销烟”156周年纪念日正式揭幕。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林则徐铜像揭幕仪式上说:“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林则徐是福州人民的光荣和自豪。今天,故乡的人民树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今年8月30日,是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纪念日。27日起,本报推出“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系列报道,全面展示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感怀他爱国爱民的博大胸襟!

  ■福州日报记者 杨莹 赵金华/文 俞松/摄

  鸦片泛滥祸国殃民

  林则徐光辉灿烂的一生,最广为人熟知并为世人所景仰的,当然是他领导的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运动。

  “烟”,即鸦片烟,是罂粟果肉乳汁制成的膏。12世纪后,中国人渐渐将鸦片作为药用,但直到雍正帝时期,吸食鸦片并未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问题的日益严重化,是从外国大量输入这类毒品开始的。为了赚取血腥的高额利润,扭转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资产阶级开始日益猖狂地扩大鸦片买卖,年复一年地将数万箱鸦片走私到中国来。鸦片战争前夕,每年运入中国的鸦片至少达到35200箱。与此同时,参与贩卖鸦片的洋行也不断增加,仅英国开设的就从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66个增加到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156个;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广东海面扩大到整个东南沿海,甚至东北!

  鸦片的泛滥,也引起了清朝政府的注意。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白银大量流失,以至银价高涨,清王朝财政困难。所以,从雍正皇帝开始一直到道光帝,都曾三令五申严禁鸦片,但由于清朝政府各级官僚无不从鸦片贸易、走私中直接、间接地收贿分肥,因此,他们“一只眼看鸦片的毒害,一只眼又看鸦片的利益”。道光十四年(1834年),卢坤、王玥和许乃济等官僚,竟然公开主张“弛禁”,许乃济更主张在本国大力提倡种鸦片,抵制“洋烟”。

  在这种情况下,鸦片像洪水一样越来越汹涌。道光十三年(1833年),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时就痛心地说:“鸦片以土易银,直可谓之谋财害命……故自鸦片盛行之后,外洋并不必以洋钱易纹银,而直以此物为奇货。其为厉于国计民生,尤堪发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一是百姓税负增加,以至“钱贱银昂,商民交困”;二是直接残害了劳动人民的身体,破坏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三是因吸食鸦片,许多殷实人家被迫卖田售产,富家子弟“转而困厄乞丐多矣”。这些,也直接导致了清王朝“银涸兵弱”。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次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奏请严禁鸦片,指出鸦片是“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因此必须对吸食者科以死罪。林则徐出来支持黄爵滋,并接连上奏,尖锐地指出,若不禁烟,“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皇帝深受触动,连续8天8次召见林则徐。不久,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京南下,奔赴禁烟最前线。

【责任编辑:陈玲云】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