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东匠师在德国建廊桥 为海外首座中国木拱廊桥

2015-08-24 10:38:48  来源:闽东日报
  

  “真没想到,我在德国建起了中国廊桥!”8月20日,从德国返乡的闽东廊桥匠师张昌智自豪满怀。他建造的廊桥刚在德国雷根斯堡落成,成为海外建成的首座中国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以其“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目前全国仅存木拱廊桥百余座,宁德是保存最完整的集中地之一,共54座,分布在寿宁、屏南、周宁等县。2009年10月,宁德参与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7岁的张昌智是周宁礼门乡秀坑村张氏造桥世家传人,其家族造桥技艺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历八世、200多年。19岁时他跟随叔叔建造廊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共参与建造3座木拱廊桥,其中最大的一座跨度达43米。此后造桥项目稀少,他便放弃了这项营生,回村当农民,一晃40年。直至2014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考古学方向博士刘妍找上门。

  刘妍,北京姑娘,多年专注闽浙木拱廊桥研究。2013年寻访闽东廊桥时,曾结识张昌智师傅。2014年秋,德国雷根斯堡一庄园主Heri写信给刘妍,称想在园中建一座中国木桥。她推介了木拱廊桥,Heri十分喜欢,并请她帮助物色匠师。张昌智以其传承久远的造桥世家,成为最终人选。

  2014年10月,张昌智重拾技艺,开始制作廊桥构件,刘妍还不远万里前来助阵。当年冬,所有构件在宁德加工完成。今年春,海运至德国。6月中旬,张昌智同两位助手飞抵雷根斯堡,踏上异国造桥之路。

  沿用传统技艺,不用一颗钉子,以榫卯结构连接建造。上梁时,同样择黄道吉日,供奉香烛、猪头、水果等祭品,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贺词。7月10日,跨度11米、纯正“中国风”的廊桥顺利落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德文报刊几乎整版篇幅,图文并茂称道这座“来自中国‘编织’的桥”。

  “这是这种桥梁首次走出中国,让世人领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湛技艺。”刘妍说,它是一座连接中德之桥,更连接正在消逝的过去与传承的未来。

  身为廊桥传人,出国献艺,张昌智同样备感荣耀。把廊桥技艺传下去,已成为他最坚定的梦想。

  (记者 王志凌 通讯员 周天鑫 陈明堂)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