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2003年下岗后的他,开始一心放在捏泥人这项祖传手艺上。每天老赵都准时出现在熙熙攘攘的古街上。老赵的摊位一摆,便吸引了路人的围观。只要有游客驻足,老赵便热情地与其介绍起泥人的历史文化。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老赵说,早年,河湖的泥土、山上的黄泥都是泥人材料的来源,因此捏出的泥人都是灰黑色或土黄色,销量并不乐观。后来,他将材料改进,泥巴换成了糯米粉,再加入色素便调出各种颜色。这样一来,生意着实好了不少。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老赵捏出一块肉色糯米固定在竹筷上,快速揉搓出了一个头型。老赵说,最早的时候他都是捏一些小猫小狗之类的,后来发现捏一些人物更具特征性,更受欢迎,于是他的产品慢慢地转型过来。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老赵神情专注,一边观察着游客的面部特征,一边按着一定比例,娴熟地捏出基本轮廓。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他取出淡红色糯米团捏出唇形,用竹签轻巧地勾勒。不一会儿,人物的基本形象就出来了。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老赵取了些白色糯米团与黑色的糯米团掺在一起,手中的糯米团便成了灰色。他对客人说:“你这头发两边比较短,所以颜色要更淡些。”捏了几十年的泥人,老赵心细依旧。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看着一块糯米在老赵的手中慢慢现出人形,围拢的游客中不时发出赞叹声:真的很像耶!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观察一个人,首先要把握总体轮廓,其次就是要抓准人物的面部特征……”老赵一边捏泥人,一边传授着秘诀。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作品基本完成后,老赵对客人说:“你等一下,我戴上眼镜再仔细检查检查。”说着,他戴上老花镜,低头专注地修改泥人细节,不时抬头看着眼前的真人。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嘿,好了!”约10分钟后,老赵完成了新的作品。他将泥人摆在客人脸旁,问着客人和围观的路人“像不像?哪里需要修改?”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这是赵本山,这是马云,这是姚明,这是我自己……”老赵得意向我们介绍起摊子上的这些泥人。早年老赵走街串巷,没有固定店面,经营困难,现在好了,可以在三坊七巷这样热闹的地方展示才艺。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老手艺也在慢慢被淡忘。老赵说:“我今年60岁了,在这里展示民间手艺,就是要让更多人感受前辈们的勤劳和智慧。”老赵已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并希望这门民间手艺能够代代相传。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民间绝活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