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七旬翁独居深山45年 自搭茅草屋种垄田(组图)

2015-07-14 10:10:46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陈青松
  

  拒绝下山

  在山下镇区,魏清福曾经的家,位于一个叫“翠云轩”的老式四合院里,曾是当地极有名的老私塾。现在,这里改成了村里的老人活动文化中心。

  “他们家现在已经没有了,他爸住的房间改成了洗手间。”魏韫先说,他的一个朋友承包了旁边的土楼“十方楼”,答应匀一间房给魏清福住,“山上太苦了,不通水不通电,看个病都难,还是下来住好!”可他没想到,魏清福拒绝了。

  忙活了两三个月,今年6月,魏清福的户籍终于落下来,寄户在魏韫先家。身份证随后办好,民政部门为他办了五保,每个月可以领300多元。另外,村里老人到了60岁,每个月可以领取95元的养老保险。

  “每个月400多元,日子可以过。”魏韫先和老人协会再次劝魏清福下山定居,安度晚年,“你傻啊,不下来,不然死在山里,都没人知道”。老人协会还协调,让他去看管祖庙,一个月还能再多领300元。

  面对关心自己的人,魏清福还是拒绝了。

  当地民政部门表示,按照政策,他还可以到镇上的敬老院,不用房租,管吃管住。可他依旧摇摇头,微笑拒绝。

  自由死去

  早上,趁毒辣的太阳还没出来,魏清福就拎着水桶和瓢出门了,给种在茅屋四周的地瓜、南瓜、丝瓜浇水。

  如今,年轻不再,走不动了,他给自己算好,一天干两个小时活,“今天做的,够明天吃就行,我每天都算好”。碰上下雨天,他就窝在茅草屋里,一整天睡觉。

  通常,干完活,他才回来做早饭吃。早餐是山泉水泡大米煮饭,放些盐,就是咸饭。炒个南瓜,加点肉,就是可口的菜肴,“肉吃完,我就下山去买”。他定期会给自己买点肉吃,补充能量。

  接下来的大多数时间,他看看垄上的农作物,看看远方的村庄,乏了就上床睡觉。

  再过几个月,他种的几垄玫瑰茄就可以采摘了,这是他生活最大的依靠。“这个卖了,一年可以赚这个数,”魏清福开心地伸出两个指头,“年初我就计算好了,除了农药化肥钱外,还能剩2000元左右。”这些钱,够他来年的支出了。他盘算着,下半年将茅草屋扩容,好储放收获的玫瑰茄和地瓜。

  魏清福说,现在他还能动,能养活自己,在山里活了大半辈子,他什么都习惯了。他曾尝试下山呆过,可是适应不了山下的生活,适应不了山下的人际关系,“山下的人太鬼了,还是山上好!”

  夜晚,望着漫天繁星,他坐在地瓜垄头嘀咕着:“死,就要死在这里,我种的这些,就让它们荒在山里吧。”

  (海都记者 陈青松 曾炳光 白志强 编辑 蔡伟艺 美编 方立祺 肖美瑞)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