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七旬翁独居深山45年 自搭茅草屋种垄田(组图)

2015-07-14 10:10:46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陈青松
  

  挨饿青年

  时间一晃到了1958年,南靖全县早已实现人民公社化,农村家家户户都忙着出工,赚工分。

  魏清福老人话不多,回忆起那个年代,一个劳力一天最多可以赚10个工分,差不多值2毛5分钱,够买1斤大米,“我们家从早到晚都吃稀饭,一顿放几钱的米,然后多放水,吃稀饭都不用筷子,一呼噜就进肚子”。

  父亲从不干农活,每天靠抓鱼跟人换些吃的。魏清福在山里流浪,无所事事。海外关系也因时局变化断了联系。

  1958年,南靖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邻居魏祥基被派到南靖书洋镇五更寮铁矿区当主任,那时工资是月领薪米24斤,工资30.5元。那时,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大队、生产队为单位建立公共食堂908个,但还是有人饿肚子。魏祥基说,当时魏清福饿得荒,经常跑去偷邻居家的东西吃。

  转眼到了1961年,南靖号召开荒,生产自救。魏清福也想到山上开荒种地,挖池塘养鸭。魏祥基很开心,支持了他50元,那时候他的月工资是38.5元。可是有一天,几个村民跑到山上偷砍杉木,魏清福告诉了当时的村长。最终,几个偷砍树的人被抓起来,还罚了款。不知道谁走漏消息,魏清福担心被报复,搬到没人知道的深山里。

  就这样,魏祥基没有了他的消息。

  初入深山

  魏清福流浪到隔壁的龙岩永定,被一户同样姓魏的人家收养当干儿子。他们想着,等魏清福长大些,招他当女婿。魏清福也在人家家里勤恳干活,似乎想过稳定日子。

  1967年,魏祥基得到一个让他吃惊的消息,魏清福被抓了。他特意了解了一下,清福不知为何被赶了出来,气愤之下背走养父母家的三只鸬鹚。

  当时,因为盗窃,他被当做四类分子(不法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送往龙岩、福州等地接受劳动教养。

  1970年,教养3年后,魏清福回来了,发现老房子已被父亲卖了一大半,他不肯与父亲同居一屋。

  “那时,被教养过的人名声不好,他就不想呆在家里,跑进山里去了”,魏韫先说,自从魏清福进山,大家就很少看到他了。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南靖农村开始试行联社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头脑灵活的魏韫先在山里种了700多株柑橘,后来又和朋友到永定做起木材生意,一年可以多赚上万元。而魏清福依旧呆在深山里,从一个山头流浪到另一个山头。偶尔,他会下山给农户打零工,“做一天,人家管饭就行”。实在没饭吃,他就去抓野鸟、石蛙,换些钱来买米。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