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全国高新区发展成就掠影
全国146家高新区分布图
【调结构转方式·国家高新区调研行②】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在追赶发达国家的科技脚步中,以创立高新区的改革举措寻求发展机遇,这种创举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巨大成功,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全国高新区,以其自主创新的成就,堪称国家名片。
崛起一批深植创新DNA的知名企业
华为、联想、百度、阿里巴巴,这些响亮的企业名字,都是从高新区走出来的。他们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最闪耀的品牌。
在中关村高新区,走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这个研发计算机芯片的创新企业,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杭州高新区培育出的阿里巴巴,在诞生之初就深植“创新”的DNA,其董事局主席马云甚至说:“如果不去创新,我们就是在制造未来的危机。”在深圳高新区,聚焦通信领域的华为已然崛起,在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位列第50位;以无人机为主业的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其客户已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短短十年,估值已达80亿美元。
可以说,国家高新区正在凝聚一批企业,它们用创新创造新价值,用创新快速发展自身。据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介绍,2015年,全国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6.5万亿元,净利润达1.6万亿元,为国家贡献税金1.4万亿元,这三项数据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8.8%、17.4%和19.8%。
这批企业借助高新区凝聚起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不仅在传统竞争规则下,利润微薄的“红海市场”中,开辟出仅供自己航行的“蓝海市场”,而且通过人才、产业组织的传递,在全国辐射出爆发式成长的原创新兴产业。
创新“引擎”强劲有力
全国高新区是这样一个集群,其2015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达到8.1万亿元,如果与省级GDP相比,它比2015年位列第一、GDP总值为7.28亿元的广东省多了近1万亿元,而在2014年,它还“拼不过”广东省。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全国高新区扮演的角色显然至关重要,而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依然在高基数上保持较高增长,交出这份醒目成绩单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凝聚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为企业服务。
“如果说高新区曾经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话,现在大家则对于走创新驱动,培育原始创新的内生增长路线不仅有认识,还有共识,更有投入。”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志宏说。为了找寻经济增长的“蓝海市场”,在全国高新区,重视研发、重视原始创新正在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大小企业追逐的“新风尚”,而投入则是最好的注脚。
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新区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企业正在成为创新的主体,区内企业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高达4521.6亿元,占全国企业的31.8%。
“产业和科技的创新已经成为高新区的生命力所在。”秦勇说。这种生命力体现在卓有成效的创新产出上——2015年,国家高新区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8.5倍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接近全球专利产出最高的地区。
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2015年,国家高新区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0.8%;技术合同成交额2635.6亿元,占全国的26.8%。可以说,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国家高新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科技投入水平最高、新技术新产品及专利产出最多的区域,已是一个当仁不让的强劲创新“引擎”。
政府当好“领航人”聚焦世界一流
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已达到146家,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达到了16家。“全国高新区正在围绕创新要素进行新一轮的‘创业’。”张志宏说,围绕着聚集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全国高新区正在持续进行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再创新。据他介绍,一些高新区出台了招商引资方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而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创业企业注册手续已经成为全国高新区工作的常态。
“企业遇到困难,管委会费尽周折解决的俗套故事,在高新区可不太容易找。”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振海说,这家西安高新区原生的网络安全基础技术企业,其技术发明曾在2006年、2010年分别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在黄振海看来,高新区的管理架构就是一切都让企业更便利,无论是企业还是创新人才,按照正常程序就能高效便利地解决问题。
正是这样的创新创业生态“场”,才能留住人才这个创新的关键要素——根据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高新区共吸引留学归国人员10.9万人,引进外籍专家1.3万人,在全国高新区的从业者中,有82.2万名硕士、8.9万名博士。
人才的聚集,也带来了新思想、新商业模式的汇入。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关村的下一代互联网、上海张江的集成电路、武汉东湖的光通信、深圳的通信设备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物联网、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业态也在国家高新区内不断涌现。高效能计算机、纳米材料和印制、燃料电池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新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在逐步明晰。秦勇说:“面向未来,我们将围绕创新型经济,打造一批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