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自贸片区满周岁 福州开发区展开发展新画卷
自贸区建设助力为福州开发区加快发展。通讯员陈晓静 摄
福州新闻网4月2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陈敏灵 通讯员 王彦)一年前,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2平方公里土地成为福州片区的“主战场”,更多地担负起改革创新的重任。如何推动自贸区更好更快建设,让其成为“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样板”,一年来,福州开发区上下肩负使命、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先行先试筑高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的福州开发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也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要求的变换,过去依赖低人工成本、低土地价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存空间已经萎缩,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内生动力正在“改革”二字。
自贸区的到来为改革提供了契机,“海丝”核心区、福州新区核心区、生态先行区多区叠加,无一不是在赋予开发区特殊的使命。但从传统开发区到改革高地——自贸区,要走的路不仅仅是几条政策的发布、几项制度的变更,而是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内容,以推动开发区迈开前行的步子。
去年4月21日自贸区挂牌首日,福建乔裕亚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领到了福州片区首批企业注册证照,原来跑多个部门花费数日也不一定能办成的事,通过“一口受理”窗口当天办结。当天起,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的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了网上企业主体的资格“认证”。一年后的今天,开发区范围内的自贸区外资企业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的比例已达80%以上。
一年间,得益于自贸区的改革不断,“高地”优势愈发明显。不单是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企业所需的发展环境也越来越优质。自贸区挂牌仅1个月,拥有技术、人才、商务、金融四大类专业服务平台,涵盖近三十家省市机构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就在开发区设立,提供的服务几乎涵盖企业上市、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去年7月,注册资金约17亿元的多层次资本交易中心成立,而后落户开发区的类金融企业达100余家,有效解决了困扰无数企业的融资难题。
改革带来红利,企业纷至沓来。截至今年4月7日,自贸区开发区块新设立企业4325户,注册亿元以上企业119户,注册资本总额达694.29亿元。
与此同时,一直被视为开发区特色优势的两岸交流合作,也取得长足发展。在琅岐区块规划建设了海峡青年会展中心、海峡青年创意园、海峡青年宾馆等;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一期项目今年8月将建成交付使用;今年5月将正式投用的福州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已有56个项目确定入驻;与马祖建设部门合作,投建的福州片区“两马”园即将动工。切实的项目之外,临时来榕外省籍居民可在福州办理并取得通行证赴马祖旅游等政策,正在加快建设的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运码头,也让两岸人员的往来更加便利。
先试先行的自贸精神,为开发区筑就了改革的高地。
创新前行勇破冰
自贸区的到来让开发区生机勃勃,一个个具化的载体——项目和制度创新亦纷纷“落户安家”。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中心、金融小镇、多层次资本交易中心、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两岸智慧城市研发中心暨中试基地、中日达镀锡马口铁扩产、福州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等拔地而起;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化制度、金融服务等体制机制推陈出新。
开发区干部心里无不绷着一根弦。为了抓好自贸区建设,开发区对每一项政策的落实实施一周一督查,半月一汇报,每月一总结,一季度一评比,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区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每个相关单位都有任务、每名机关干部肩上都有责任,形成一套全方位、高效率、立体式、多层次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这一体制环环相扣,每个关键环节都有人抓、有制度管、有时限要求,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短短十天,面积千余平方米的福州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便从无到有;总投资约46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小镇项目,不到一年,核心区域的大德广场、中建海峡大楼等已完工;“一次有效往来台湾通行证”、外国人签证证件受理签发权限等针对自贸区的出入境政策,下放首月便可让群众在家门口办理;以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综合服务大厅等为载体,“优化商事登记制度”、“简化企业登记手续”、“创新海洋合作模式”等数十个重点试验项目一一推出。
擘画蓝图谋巨变
初步改革基本完成,自贸区下一步的发展重心在哪?开发区把目标瞄准了最薄弱、最困难的地方。
在自贸区开发区块内,琅岐一直受制于基础建设落后,交通不便等历史遗留问题,建设难以有效展开。就在日前,琅岐总部经济项目详细规划正式“出炉”,规划显示项目占地448.5亩,总建筑面积达28.5万平方米,涵盖基础服务、生活性服务、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五大功能,琅岐即将成为自贸区福州片区最具潜力的总部经济集中区域。
经济下行压力大,工业产业备受冲击,开发区将推进跨境融资结算便利化提上重要议程。五大国有银行、渣打银行、海峡银行与东盟海交所、国脉科技、华映集团、中铝瑞闽等20多家企业达成21个跨境借款(金额约43亿元)、25个资金池。未来,随着离岸金融服务中心、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金融服务的后续发力,将为更多的自贸区企业提供稳健的发展环境和资源。
开发区的探索还在继续,关于自贸区未来的细节已被逐个提出:大力开展流程再造和行政审批等相关制度改革,探索“互联网+政务”运行模式;利用“平台+政策”、“园区+政策”,创新招商和用人模式;加大平台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在两岸服务外包、仓储物流、创客基地、融资租赁等产业方面,建设一批具有对台特色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自贸区制度创新红利和政策溢出效应,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发展难题等,这些改革创新预示着更加精彩的篇章即将上演。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