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忘却的那一天——全景还原“七七事变”
上图为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资料照片);下图为游客在卢沟桥游玩(7月1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罗晓光 摄影报道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是北京档案馆珍藏的《卢沟桥歌》词曲,作于78年之前“七七事变”之后。78年过去了,这首歌中透出的悲壮与豪迈,仍让人动容。
1937年7月7日,农历六月廿九。历史奔流至此,瞬间迅猛改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抗外敌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为惨烈的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赢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由此开始。
挑起事端
站在今天的北京宛平城墙下,仍能看到78年前的弹孔。家住卢沟桥畔85岁的郑福来老人回忆,“七七”当天晚上,他在睡梦中被枪炮声惊醒,翌日早上一枚炮弹在自家北房西侧爆炸,小伙伴四春子被炸死。
史料记载:7月7日上午,日军到卢沟桥以北地区进行演习。下午,日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的带领下,由丰台兵营开到龙王庙,声称进行夜间演习。
“龙王庙位于宛平城西北,距离仅有千米,而且龙王庙内有中国军队驻扎,日军在此夜间演习,显然另有企图。”平西抗战研究者张东升说。而清水节郎在他当天的日记中这么写道:“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没有月光。星空下,可以隐约看到远处宛平的城墙和附近不时移动的中国士兵的影子。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日本人打破了这个寂静的夜晚。19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点40分,在宛平城东北日军演习方向响起了一阵枪声。随后几名日军来到宛平城下,硬说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包围宛平县城。
午夜12时,日方向冀察政务委员会就“日本兵失踪事件”提出交涉,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索失踪士兵。时任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得纯拒绝日方的进城要求,但为了协商解决问题,告知日方“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如查有日本兵,即行送还”。
据时任宛平县长王冷斋的《卢沟桥事变始末》等史料记载,秦得纯随即要求驻守宛平的部队严密戒备,随时准备应战,并指示王冷斋“迅即查明,以便处理”。经查明,中国军队并无开枪之事,也未发现有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
事实上,日军所谓“失踪”的士兵志村菊次郎,很快就归队了。当年中日关系舞台上的活跃角色松本重治在自己的回忆录《上海时代》中“卢沟桥畔的枪声”一节如是记述:“这个新兵担任传令兵,在离队解手返回时,在黑暗中走了相反的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七七事变”关键人物之一、日军第八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1938年6月30日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也坦承:当时已接到士兵归队的报告。
日军在进城彻查被拒绝后,立即开枪示威,并向城内发射炮弹。潜伏在铁路东侧的日军轻重机枪及山炮一齐向宛平城开火,中国守军被迫还击。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否认历史 举世同伐——写在七七事变78周年之际(2015-07-07 16:55:53)
- 决不让“七七事变”历史悲剧重演(2015-07-07 16:52:57)
- 历史不能忘记——一张图带你回看七七事变(2015-07-07 16:14:26)
- 七七事变78周年:听老兵说抗战的故事(2015-07-07 15:32:46)
- 30余位老兵聚首南京 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2015-07-06 08:42:08)
- 七七事变纪实老照片(2014-07-31 13:19:04)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