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存款失踪是骗子厉害还是监管脆弱
杭州、南京等多地储户银行存款近日接连被曝“失踪”,引起社会和监管层关注。银监会发布评论文章《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所谓存款“失踪”,实际上是“被骗”,目前银行存款不存在丢失、失踪状态,提醒储户不要贪图高利息,以防被骗。银行存款是安全的,不过,不排除银行员工里有“坏人”,与外人“内外勾结”诈骗存款等,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严查。(2月5日《新京报》)
最近银行业接连曝光的问题有两类:一是储户银行存款失踪,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放在银行的数千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存在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同时,义乌、南京、湖北等地也出现了储户存款失踪事件;二是假银行公然揽储:在江苏南京,一家出资总额仅500万元的“农民合作社”,公然违法吸收近200名居民约2亿元存款。在山东、河北、上海等地,假银行、假网银诈骗案件时有发生。
存款诡异失踪事件大多有银行工作人员从中参与,假银行更是在监管机构“眼皮下”以假乱真,正因如此,此类行为具有相当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让人防不胜防。对此,银监会仅仅提醒储户不要贪图高利息以防被骗显然是不够的。比如杭州的42名储户,骗子承诺给他们年利率13%,这个利息相比各种民间借贷以及P2P网贷,其实并不是特别高,自然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事实上,银行在特定时间节点高息揽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存款失踪事件就算本质上是“被骗”,但是“骗子”之所以能够屡屡成功,关键不是因为储户太贪心,而是因为监管漏洞太大。存款失踪事件中,屡屡出现银行工作人员的身影,这本身就说明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存在大问题。这不是银行员工里也有“坏人”的问题,这是制度不够完善,让“坏人”能够轻松钻空子的问题。如果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足够健全,就算是内部的“坏人”,也不该疯狂到能够让存款失踪。
还有那些假银行,它们可以长期公开营业却不被查处,难道不是行业监管软约束的铁证吗?银监会官网这篇《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的文章,似乎有意将监管的问题归为诈骗问题,将制度的漏洞归为“坏人”的可恶,这样的监管态度恐怕难言负责。更何况,公安机关尚未侦破相关案件,银行监管部门就以诈骗案件定性,未免有推卸监管责任之嫌。
存款失踪是“骗子”太厉害还是监管太脆弱?这也许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骗子”固然可恶,储户也必须理性,但是监管的问题与制度的漏洞,更应该引起反思和关注。存款安全性是银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明明存在银行里的钱怎么就失踪了呢?轻飘飘一句“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何以服众?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州2岁女童想妈妈 从幼儿园后门出逃凭记忆回家(2015-03-19 11:48:27)
- 男子花100元买了一部旧手机 竟转走原主人账户钱(2015-03-19 11:26:47)
- 复兴空难搜救者忆述寻获最后一具遗体前突闻花香(2015-03-19 10:51:49)
- 16岁少女携带贵重财物会网友 曾在仓山万达出现(2015-03-19 09:53:01)
- 幼儿园2岁娃溜走失踪半天 家长质疑园方管理漏洞(2015-03-19 09:50:30)
- 广西一厅官受贿三千多万:买八套房 家长藏数百万(2015-03-19 09:40:10)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