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单纯观鸟变为保护生态公益活动
杨金:民间护鸟“领头雁”
杨金这两年主编了两本观鸟图鉴。
福州晚报记者 綦芬/文 张旭阳/摄
初识护鸟人杨金,是10多年前在闽江河口湿地,他指导亲子家庭在堤坝上观鸟。
10多年过去了,这个70后“眼镜男”,仍执着地带领着大家观鸟。他任会长的省观鸟协会已从最初只有几个人,发展为大陆最大的观鸟组织、我省保护鸟类及其重要栖息地的关键民间力量。
养鸟人转为护鸟人
杨金年轻时喜欢养鸟。一次他买了一只毛色丰富的雏鸟(紫啸鸫)。当时,他不知鸟名,便上国内著名观鸟论坛咨询,不料遭到抨击——将野外抓的鸟关进笼子养,违反自然生态原则违背鸟性。于是,他将所养的35笼鸟,除觅食能力差的送人外,其余全部放生。
此后,他牵头与网上认识的一些自然爱好者尝试在户外运动论坛推广观鸟活动。但每次观鸟,许多人透过望远镜看到鸟的第一反应是“这鸟很肥”,然后便问“这鸟好不好吃”。
“我们喜欢自然生态的人,很难接受吃鸟的观点。我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社团组织,把单纯的观鸟活动变为保护鸟类和生态的公益活动。”杨金说。
2004年2月,在省林业厅支持下,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简称“省观鸟协会”)成立。
省观鸟协会会员,包括杨金在内,基本上是长期义工。在野外观测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鸟类栖息地面临破坏,决定介入保护。
2003年,杨金首次在闽江河口湿地观测到国际濒危动物黑脸琵鹭,次年又观测到国际极度濒危动物、“鸟中大熊猫”中华凤头燕鸥。
“当时,闽江河口湿地处于无序状态,差点要被开发掉。”杨金说,随着他们不断记录到珍稀鸟类并通过媒体曝光,闽江河口湿地的保护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之后建成鸟类保护区。
“现在这里鸟类品种从原先100多种发展到200多种,珍稀鸟类也在增加。黑脸琵鹭原先只是过境,如今这里成了它们很重要的越冬地。”杨金开心地说道。
保育行动充满艰辛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
负重10多斤设备,几小时不间断蹲守观测、曝晒,经常遇到蛇和野猪……野外鸟类调查,是杨金和会员们经常开展的保育行动。
“最艰苦又危险的,是出海做海洋性鸟类调查。”杨金说,最初去无人岛是为找寻中华凤头燕鸥。由于航程远,租用的小铁壳船抗颠簸差,他们常吐到腿发软。“那是无码头登岛,暗礁多,无风三尺浪,跳上岛很危险。每次调查少则大半天,多则一两天,夜宿岛上。”
17年来,省观鸟协会培养超过5000名观鸟爱好者,现有正式会员500多人。以前观鸟集中在周末和公园、保护区,现在随时随地都可观测播报。
“观鸟活动频繁,反映了一个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杨金说,现在福州生态确实很好,乌山、金鸡山、金牛山等几个闹市中的公园,常能记录到凤头鹰、白鹇等珍稀鸟类。
“为促进普通市民成为自然爱好者和生态保护者,主编了《福建鸟类图鉴》,填补省内空白,是我最骄傲的事。”杨金一脸成就感地说。
- 威廉:一曲玩转十种乐器(2021-04-11 08:11:09)
- 项启书:讲了15年红色故事 为16个老区村写革命史(2021-04-10 08:22:03)
- 杨建峰:12年“微观”上下杭 用摄影书献礼世遗大会(2021-04-08 08:38:26)
- 李厚威:情系乡土的文史专家(2021-04-05 08:09:18)
- 廖红:拿锄头的女科学家(2021-04-02 08:39:43)
- 陈承桂:连江泥橇制作第一人(2021-03-20 09:49:58)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