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 闽宁情长
——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下)
他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筚路蓝缕、驰而不息,与宁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
他们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的闽宁协作事业的坚定践行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接续奋斗者,是社会扶贫的创新发展先行者,是全球减贫治理中国智慧的积极探索者。
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久久为功,滴水可穿石;接续奋斗,坎坷皆踏平。
誓言无悔,接续奋斗见真情
一次塞上行,一生闽宁情。
1996年9月,福建和宁夏结成帮扶对子。1997年3月11日,春寒料峭,一个大规模的福建先遣考察团来到宁夏西海固地区实地考察。
“那时,两省区不通直达火车,也没有飞机航班,坐汽车至少要走3天。”尽管早已听闻西海固“苦瘠甲天下”,但这次访贫问苦,时任福建省扶贫办主任林月婵依然为之震惊,“农户家连碗筷都没有,在灶台上挖几个窟窿,小孩就站在边上吃饭。”
“没想到这么穷,我们一定要帮!”返闽后,林月婵向省领导作报告,得到了坚定的回复。当年4月,福建党政代表团赴宁夏开展为期六天的考察工作。其间召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确定今后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建立福建设区市与宁夏贫困县结对帮扶机制,设立帮扶基金,派遣挂职干部。
从彼时开始到2007年退休,林月婵往返闽宁40多趟;从吊庄移民到坡改梯,从井窖建设到劳务输出,从联办医院到援建学校,从菌草推广到招商引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倾注着她的心血与热忱。退休后,每一批援宁挂职干部仍由林月婵亲自送去,再亲自接回。时至今日,这位宁夏老百姓口中的“林大姐”,手机通讯录里储存的号码,大部分归属地还是宁夏。
以林月婵为代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的闽宁协作事业的坚定践行者。
24年间,一股又一股挑战贫困的力量从八闽大地向六盘山地区汇集。他们躬身为桥战贫困,接力攀登担使命。他们的事迹如珍珠一样洒落于西海固的沟沟坎坎,像火种一般闪烁于宁夏大地。
“杂粮、马铃薯粉丝等六盘山品牌系列产品,卖得咋样?”尽管已圆满结束援宁任务,但第十批援宁干部李仲福每周依然雷打不动致电福州市六盘山特产馆负责人林锦云,询问“宁货闽卖”消费扶贫开展情况。
2016年11月,李仲福赴固原市原州区挂职。两年间,他先后招商引资20多个项目,推动在福州设立六盘山特产专卖店,为宁夏好物找寻市场出路。2017年,妻子陈莹主动请缨赴宁支教,一同前来的还有年仅11岁的儿子。携家带口援宁,李仲福的故事在西海固传为佳话。
2016年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11月,作为福建第十批援宁挂职干部,樊学双作别刚满四个月大的儿子,加入援宁队伍。两年后,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工作期满,他又主动申请加入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作为援宁干部,我们从前辈手里接过了闽宁协作的接力棒,就一定要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他说。
厦门市人民检察院援宁干部林国荣,不顾家人劝阻,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困难,在西海固推广沿海地区先进经验,为固原市检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挂职期满返闽途中,年仅39岁的他不幸殉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为其追记一等功,奖励一万元。林国荣的爱人又把这笔奖金悉数捐给六盘山地区的希望工程。
- 福建日报评论:在奉献中成就人生价值(2020-07-09 09:47:33)
- 蔡志:写好西吉的“涵江故事”(2020-07-09 09:29:15)
- 樊学双:为贫困乡亲多做一点事(2020-07-09 09:27:09)
-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更好的日子在后头(2020-07-08 09:59:56)
- 林占熺:闽宁缘 菌草情(2020-07-07 16:03:03)
- 林月婵:一世闽宁未了情(2020-07-07 16:01:58)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