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VS本地外卖平台 小镇青年捧红了谁?
近几个月,外卖O2O领域战况激烈。滴滴高调进军外卖市场,美团随之迎战。“美滴大战”在江南无锡一触即发,旋即又因主管部门介入而消停。
“独角兽”们的角力固然是焦点所在。然而,当视线从一二线城市挪移至三四线城市,外卖领域的故事在寡头之争外,还有更多本地参与者。它们大多诞生于大平台尚未覆盖或渗透不深的区域,而后直面巨头们的夹击,最终归于不同的命运走向。
先入为主的观念通常认为,当“独角兽”们来临,那些打不起补贴战的本地外卖平台,结局除了悄然退隐,别无其他。然而,快手、拼多多等异军突起的故事不断强调一个趋势——小镇青年正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力,三四线城市已成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巨头们筹谋渠道下沉,资本开始“下乡”,创业者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寻求机遇。
我们以漳州各县域外卖市场为案例,观察在“独角兽”割据的时代,本地外卖平台如何求生?
商户之争
5月15日21时许,陈松林从篮球场回到宿舍,随手点开“诏安真方便”公众号,通过外卖平台入口,点了一份盖浇饭。26岁的他是诏安县桥东镇政府的干部,住处距离城关约6公里,属于饿了么、美团配送不到的边缘地带。还是单身的他,每天通过本地外卖平台解决三餐问题,已成为生活方式。同时,1元钱的配送费,让他觉得更实惠。
“诏安真方便”的创始人沈达鑫说,像陈松林这样的小镇青年是其主要客群。运营一年有余,立足诏安县城及周边市场的“诏安真方便”拥有10万+订阅用户,近400家入驻商户,日单量过千,与美团、饿了么在本地构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然而,刚刚涉足本地外卖市场时,“诏安真方便”扮演的却是虎口夺食的角色。
2016年底,22岁的沈达鑫结束了咖啡馆创业项目,决定自建本地外卖平台。此时,外卖巨头饿了么与美团已先后进入本地市场半年多,各自拥有400多日单量。
尽管早在2014年,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三巨头便在一线城市打响了轰轰烈烈的补贴战,但这并未吓退沈达鑫。在他看来,比起大平台,中小外卖平台在三四线城市有着前者不可比拟的优势,譬如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率与更大的灵活度。
28岁的漳浦人蔡一民有相同的见解:“虽然大平台开始在中小城市布局,但普遍采用代理加盟模式,对加盟商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还附有众多额外条款,利润空间相当有限。本地平台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出个性化品牌。”因此,2016年5月,蔡一民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漳浦真方便”,与先行入场的饿了么、美团展开竞争。
然而,沈达鑫与蔡一民都发现,他们低估了开拓市场的难度。第一道障碍便是商户不愿意签约入驻。
“不少商家已在两家大平台入驻,对于名不见经传的本地小平台,大多较排斥。第一个月只签了10来家,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朋友。”沈达鑫说,随后一个月的休整期里,团队成员几乎穷尽了能想到的所有方案,最终决定背水一战,祭出终身抽佣的策略——为商户提供专属二维码,食客扫码成为“诏安真方便”公众号订阅用户后,在平台内的任意一笔消费,该商户都能从中获得3%到5%的佣金。
“商户因此与平台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高度黏性。由于有利可图,他们不但愿意入驻平台,且轻易不退出,更会主动向顾客推荐关注我们的平台。”沈达鑫说,这一让利策略使平台入驻商家数很快与友商比肩。
蔡一民选择的策略,则更有曲线救国的意趣。
“在外卖O2O兴起之前,漳浦县城活跃着大量跑腿团队,消费者致电商家订餐,商家再致电跑腿公司,有偿委托其代为配送。”蔡一民说,由于洽谈商户遇阻,“漳浦真方便”开始介入电话跑腿服务。“通过为商户跑腿送餐,我们与之建立起了信任度与熟悉度,之后再逐渐引导其入驻线上外卖平台。3个月后,入驻商家数量可观,我们便切断了电话跑腿业务。”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