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办思想 先见之明
2016-08-18 14:57:22 来源:福州新闻网
民族英雄林则徐之所以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于他有强烈的社会变革意识。林则徐及其幕府的商办思想,就是这种意识的体现。
清嘉庆、道光年间,社会弊端日益突出,其中漕政、盐政与河政是糜烂得最严重的三大难题。有识之士呼声最高的是变革漕政,同时也关注盐政和河政。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有严重缺陷,由人工强行开挖的山东运河不顺水势,漕船北行过了清江,需步步挑淤挖浅,节节设坝,趁汛开闸百计引水济运,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抵达临清,同时又要考虑至京后的南返是否失。
而上海至天津的北洋海运,早在元朝中期即已开通,元朝对漕粮遂采取以海运为主、河运为辅的方针。由于明朝厉行海禁,南北流通不得不全靠大运河。
清朝在1685年统一台湾后开放海禁,并逐渐放宽限制。因此,完全具备了由海运代替河运办漕的客观条件。
嘉庆九年(1804年),江南名幕包世臣首先在苏州提出南漕海运和商运的主张,但被否决,致使“终仁宗之世,无敢言海运者”。道光年间,以林则徐及其幕僚魏源为首,再次提出海运南漕的变革主张。
1839年,奉钦差到广东禁烟的林则徐,在议复金应麟因陋就简的漕政“变通”廷议时,拿出改弦更辙的海运南漕的主张,林则徐不仅主张南漕海运,还主张商运,只是考虑到减少阻力,才突出海运,而对官运或商运不置可否,待海运果真实行,非商运莫属乃是不言而喻的事。
林则徐的朋友、幕僚魏源对这种变革观点则直言不讳。魏氏强调,“以海代河,商代官”,“非商不为功也” 。他认为这样做“因海用海,因商用商,因舟用舟”有四利、六便:“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国便、民便、商便、官便、河便、漕便” 。这些言论从侧面反映了林则徐的关于商办的经济思想。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