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钱氏家训
家教——“读经传则根柢(底)深”
提起钱钟书,可以说是风华绝代的人物了,神秘而充满魅力。照相式的记忆力,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趣和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风靡海内外。在欧美、日本、港台和内地,“钱学”研究方兴未艾。江南大学文学院的刘桂秋教授则将钱钟书和他的父亲近代著名国学家钱基博联系在一起研究,认为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成就了钱氏父子,成为江南望族中典型的“文化型家族”,而家训中“读经传则根底深”七个字,则明确了这个家族在学习上的原则。
父亲钱基博是个极其保守的儒家学者,甚至有点不顾时代潮流,对于20世纪排山倒海的西学东渐新思潮视若无睹。在钱钟书出生前五年,清廷已经停考乡试、会试。科举废除之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上新式学堂,而钱基博希望钱钟书也像他自己一样能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于是钱钟书在进入东林小学之前的几年中,先后念完了《论语》、《孟子》、《毛诗》、《礼记》、《左传》等经典书籍,闲暇时还涉猎了不少子部、史部的著作。在东林小学念书时,父亲的家庭作业更使钟书对传统典籍有一种“痴气”。在学堂放学后,当时在无锡第三师范任教的钱基博要钱钟书去他的办公室自修古文,等到三师在校学生晚餐之后才回家。钱基博对孩子的管教极其严格,还常用体罚来管教,正是印验了一句无锡俗语“棒头上出孝子”。
有一年,钱基博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有回家。钟书在寒假里没有严父的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大批的《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恣意阅读。暑假他父亲归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轮船,辗转回家,假期已过了一半。他父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命钟书和钟韩(钟书的堂弟)各做一篇文章。钟韩的一篇颇受夸赞,钟书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这次皮肉之苦,虽然没有使钱钟书“豁然开通”,但激发了他发愤用功。不过一两年功夫便判若两人,到考上清华大学之前,他不仅不再挨打,而且是他父亲得意的宠儿了。到20岁时,钟书已经被他的父亲训练成一个小学者了。其实钱钟书的成功,是钱基博一生最大的成就。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