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新家,新生活 —拉孜县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转移侧记

2015-05-17 16:22:5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新的起点拥抱新生活

  “我想在安置点附近开一个餐厅或者茶馆,不仅能为大家提供樟木风味的家乡菜,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对于来到新安置点后的打算,48岁的普尔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普尔巴在樟木镇本有自己的事业,那座名为“橡树庄园”的家庭旅馆不仅散发着浓厚的夏尔巴风情,更凝聚着他几乎大半辈子的心血。

  普尔巴的身体里流淌着夏尔巴人积极和乐观的基因。他告诉记者,转移到日喀则是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心,虽然距离樟木更远了,但那是为将来回家做准备。“不能总是依靠政府啊,要自己行动起来。”

  普尔巴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列入日喀则市委、政府的议事日程。

  日喀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来尼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受灾群众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日喀则市已经统筹林业、住建、运管等部门初步联系了500多个 就业岗位,可供受灾群众选择。同时根据樟木群众善于做生意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将在珠峰会展中心搭建300个商铺,提供给受灾群众经营,相关税收减免和优 惠政策也正在积极制定当中。

  此外,由于预计樟木镇恢复重建工作需要持续2年左右,日喀则市计划将正在修建的770套公租房和周转房腾出来,今年8月初交付使用后即可安排受灾群众入住,确保大家安全过冬。

  “我们一定要让受灾群众放心居住、安心生活、安定就业!”陈来尼玛说道。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来自雪布岗的20岁姑娘尼玛走进了安置妥当的新帐篷,3张行军床上铺好了崭新的床垫和被褥,帐篷的一角堆放着糌粑、矿泉水等物品,卫星电视已经接通,桌子下的水瓶已经灌满了开水。

  这是一个“新家”,对尼玛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日喀则城市大、机会多,我可以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尼玛告诉记者,她还想坐火车去拉萨看看,那里也许有更好的工作在等着她。

  受尼泊尔强震和多次余震的强烈冲击,位于中尼边界的樟木镇存在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灾害的危险。为此,自治区决定全镇群众向外转移。4月29日,樟木实施全员转移,上千名樟木镇受灾群众被安置到拉孜县临时安置点,其余全部安置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临时安置点。

  从海拔2000多米、气候宜人的樟木镇到海拔4000多米、气候条件较差的拉孜安置点,很多群众出现了高原反应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为了确保受灾群 众的安全,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一次将他们转移安置,从拉孜县转移至海拔更低、条件更好的日喀则市进行安置。15日载着725名樟木镇部分地震受灾群众的大 巴车、军车,从拉孜县安置点缓缓驶向日喀则市,这是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又一次大转移。

【责任编辑:陈玲云】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