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新生活 —拉孜县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转移侧记
图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青年志愿者正在帮助3岁的嘎玛央宗安置。 记者 次旺 李洲 唐斌 丹增群培 摄
压题照片:图为转移受灾群众的车辆缓缓行进。 记者 次旺 李洲 唐斌 丹增群培 摄
5月14日上午,吉隆县吉隆镇江村的4岁小男孩次仁康珠在转移前抱着日喀则边防支队桑青边境检查站张耀杰的脸舍不得放开。 当日上午,日喀则吉隆县江村61名群众安全转移至吉隆镇安置点。郑永波 记者 王杰学 摄
图为樟木镇立新村受灾群众嘎玛央宗和奶奶正在车上等待转移。 记者 李洲 次旺 唐斌 丹增群培 摄
放下行李,旦增拉姆来不及仔细看一看“新家”的摆设,立刻转身出去在迎接的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女儿。蹲在地上,旦增拉姆紧紧抱着半个月没见的小女儿亲了又亲,她告诉记者,对于格外重视亲情的夏尔巴人来说,一家人在哪里团聚,哪里就是最温暖的家。
今天下午,包括旦增拉姆在内的725名受灾群众陆续从拉孜县安置点转移至桑珠孜区安置点。这里不仅有他们与亲友的重逢,更是震后新生活的起点。
为了告别的过去
5月15日,当第一缕晨曦洒在曲夏镇曲夏村,广播里传出悠扬的旋律,拉孜县受灾群众安置点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只是安置点内停放的几辆大巴车让今天与往日相比显得有些不同,那是等着转移受灾群众的车辆。
在樟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河北人王俊生早早吃过饭,便来到上车点等候。由于腿有轻微残疾,他将和100多名学生、老人和孕妇一起乘坐第一批6辆大巴车离开这里。
“直到4月29日转移,我在樟木整整生活了30年零14天,镇上哪里有一块石头、哪里有一棵树,我都清清楚楚。”王俊生25岁到樟木开始闯荡,经历过风风雨雨,如今自己的生命已经和那座矗立在半山腰的边境小镇紧紧拴在一起。
“樟木的老百姓都很善良,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跟他们一同进退是我唯一的选择。”王俊生说,樟木不仅有他经营20年的生意,还有他眷恋的人和事。地震发生后 他没有选择回到老家,而是决定留下来,决心和当地群众一同面对眼下的困难。“到了新的安置点,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政府减轻负担,也让老朋友们之间 相互有个照应。”
在老王看来,离开拉孜去日喀则,是在追随他解不开的乡愁。但在13岁的索朗白姆看来,离开这里不仅意味着可以见到老同学,还有无数吸引她的新鲜事物。
“我们班13个同学在拉孜,22个同学在日喀则,我很想他们。”索朗白姆羞涩地说。
由于从樟木镇转移后安置工作是按照居委会划分,其中樟木镇立新和雪布岗两个居委会的群众安排在拉孜安置点,樟木居委会和邦居委会的群众则安排在桑珠孜区安置点,索朗白姆班上的同学也随着父母被分散在两个不同地方的学校。
虽然还不清楚日喀则在什么方向,但索朗白姆知道,等待她的将是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西藏重点领域改革多点开花、积极创新(2015-05-17 16:21:56)
-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2015-05-17 16:21:17)
-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作用(2015-05-17 16:20:04)
- 刘奇葆广东调研:营造支持创新创业良好舆论氛围(2015-05-17 16:19:21)
- 国家网信办重拳惩治婚恋网站违规 3个月关闭128家(2015-05-17 16:18:15)
- 孙俪蒋勤勤王珞丹白百何 明星撞脸傻傻分不清楚(2015-05-17 16:15:58)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