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泉州湾大桥”的“跨海”两字咋没了
2015-04-29 08:58:35 作者:林福龙 来源:东南早报
“泉州湾大桥”这五个字为何集字选用蔡襄字体?最终确定的桥名为何少了“跨海”两个字?桥名牌安放在什么位置,到底有何讲究?
记者联系上曾参与“泉州湾大桥”桥名命名过程的几位专家学者,包括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常务副院长、总工程师苏世灼,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申晓辉,泉州市公路局总设计师林发金等,请他们讲述桥名诞生记。
□早报记者 林福龙 李波玲/文 王柏峰/图
字体为何选用蔡襄体?
苏世灼,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常务副院长、总工程师,他是以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与此次桥名研讨会。“桥名最终采用蔡襄字体,是经过充分慎重考虑的。”他说,修建于北宋年间的洛阳桥,是中国首座海港梁式石桥,在世界桥梁建造史地位特殊,“它不仅仅是泉州人的宝贵财富,更是名扬全球。”当时,作为泉州知府的蔡襄曾主持过大桥的修造,“泉州跨海大桥的桥名,选用这位人物的字体作为桥名,既体现了古今结合,也是对先人造桥技术的传承,非常有意义。”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申晓辉称,蔡襄既是宋朝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修建洛阳桥的重要人物,还是地方行政长官,“多重特殊身份背景下,找他的字体来用在这座现代化的大桥上,最为适合不过了。”
“在古代,当时的造桥工程规模是很巨大的。”专家组成员之一,泉州市公路局总工程师林发金介绍,因为蔡襄与泉州渊源颇深,大家一致推崇选择蔡襄的字体,并没有产生太多歧义。而且,以后向外地友人介绍泉州湾大桥时就可以一同介绍洛阳桥,让新桥与旧桥相连接,又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蔡襄的书法主要学习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在当时即被欧阳修、苏轼等人推为“本朝第一”。林发金说,选择蔡襄字体,还因为其楷书端庄、大气、浑厚,衬得起泉州湾大桥的宏伟气势。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在废纸上“跳舞”的人 福州80后青年玩转“纸业革命”(2015-04-28 18:19:46)
- 紫阳立交桥5月初开拆 榕三座旧式立交桥相继告别(2015-04-28 14:39:16)
- 闽五一交通事故日均死亡13人 事故多发路段公布(2015-04-28 11:25:51)
- 螺洲大桥皮卡车突起大火 所幸车内两人及时逃出(2015-04-28 10:14:19)
-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2019年通车 施工栈桥基本成型(2015-04-28 10:08:10)
- 闽五一假期交通事故日均亡13人 事故多发路公布(2015-04-28 09:45:04)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福网视听
焦点关注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