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部分上市公司连续亏损 地方财政补贴成救命稻草

2015-03-16 08:51:29  来源:人民日报
  

  ■财政资金应帮助一些成长中的新兴企业完成转型升级,而对于那些没有实质性经营的企业和产能过剩的行业,就应当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金配置。

  ■增加财政补贴评审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和寻租现象;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及时评价补贴资金的使用效果;实现信息共享,打破区域分配补贴资金

  财政补贴成为上市公司保壳的“救命稻草”,资金效果大打折扣

  眼下,不少上市公司正陆续公布2014年年报。在年报披露的信息中,企业收到的政府各类专项补贴也赫然在列。补贴金额从几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既有国家补助、专项资金,也有地方政府给予的各种补助、补贴。有数据统计,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中旬,沪深两市共有30多家企业获得地方政府补贴。

  在这些获得补贴的企业中,不乏经营不善者。如天利高新发布公告称,2014年企业获得挖潜改造资金、应用技术研发专项资金、产业扶持资金等10多项政府专项资金和补助,合计1217.6万元,而不久公司发布了2014年业绩预亏公告。

  财政补贴资金作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收入,无疑会抬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更有企业因此患上了“输血依赖症”,依靠财政补贴资金而长亏不倒。近年来,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堪忧,部分上市公司已连续亏损。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壳”,地方政府连续注入专项补贴资金,才使得企业“保壳”成功。

  比如,近期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收到搬迁奖励8亿元和财政贴息1.33亿元,在获得这些补贴后,企业才得以扭亏为盈,实现营业利润5000万元左右。实际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亏损15.82亿元,加之2013年企业实际亏损,连续两年亏损后,企业将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此时,补贴资金及时解困,让企业避免了退市风险。

  “不仅是对上市公司,财政补贴对其他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因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公众还能知晓,而对其他企业的补贴更是一笔糊涂账。”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规模巨大的补贴资金流入企业,实际效果却打了折扣。一些上市公司靠财政补

  贴 “输血”生存,“造血”机制却没形成;一些新能源和新兴产业企业得到财政补助,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技术进步。这样既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打乱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又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责任编辑:池文娟】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