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旅菲侨胞与福建抗疫医疗专家组携手战“疫”的故事

2020-04-23 08:36:11  来源:福建日报
  

  挑战高难度

  这次专家组到菲律宾不仅带去了大量医疗物资,还包括丰富的抗疫经验和文献。同时,专家们因地制宜形成了大量及时适用的珍贵文本资料,而这些资料的翻译同样也是一个大工程。

  因抗疫工作特殊,医疗翻译组志愿者的招募要求较高,得满足“中英文双语医疗/护士专业”条件,中国驻菲大使馆就在众多应征者中筛选了以在菲中国教师、中国留学生为主,符合专业条件的志愿者。

  出身中医世家、现为《菲律宾信息报》副主编的张爱丽是第一个给大使馆写“请战书”的翻译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自己其实也曾经害怕过,但看到专家组援菲的消息后,她立刻剪掉了一头长发报名参加,“家乡抗疫的成功,中国专家的专业和高水平给了我信心”。

  在这次翻译志愿者团队中,有近10人来自“爱+慈善”微信群。这是菲律宾疫情暴发初期,由当地华人华侨自发成立的互助微信群。来自山西的孙艳孙虎姐弟俩是微信群主,而孙艳也是此次专家组志愿服务队的主要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参与捐助的华人华侨在微信群里有400多人。在菲学牙医的21岁姑娘王曦琳不仅自己入群,还介绍了30多个中国留学生加入,其中,近20人经过筛选成为这次志愿者福建团队翻译组和导诊组的主力。

  来自厦门的丁曼真在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4月12日,她接到翻译任务,尽管第二天她要参加一场重要考试,但为了给专家留足审核时间,她从晚上7点一直忙到翌日凌晨3点,其间几易其稿,反复校对,连夜把资料翻译出来。

  “这次翻译的难点,在于有大量有关新冠肺炎的医疗专业术语需要查阅各种文献来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合适的译法。比如光是‘方舱医院’,我们就查到了五六种译法,几经核查比较才最终确定。”在菲律宾做学术研究的海南大学教师饶颖芝说,她通过网络组建了由20多个学生组成的海南大学援菲医疗翻译志愿者团队,已先后翻译了《方舱医院患者手册(第三版)》《方舱医院工作手册(第三版)》《新冠肺炎血浆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等抗疫资料,成为菲律宾抗疫的重要参考文献。

  24小时热线

  您的体温多少?是否有咽痛、干咳等症状?请问您发病前14天是否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有没有与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有没有其他家人生病?您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4月初以来,德拉萨健康科学医学院的中国留学生董桢桢和伙伴们每天都守在电话、电脑旁,处理各类咨询。

  这是菲律宾华社抗疫委员会成立的志愿接诊组,成员多是在菲的中国留学生,24小时分组接听来电咨询。详细记录病症后,他们会帮助患者与当地医院和专家组对接。董桢桢告诉记者,大多数咨询者并没有患新冠肺炎,但普遍感到紧张、焦虑,有的甚至乱吃药。经过专家问诊后,不但大大安抚了他们的情绪,还减少了他们盲目到医院感染的风险。对于需要救治的患者,接诊组会设法帮助他们对接当地医院尽快就诊。

  接诊组大量的接诊记录、数据整理,给统计工作也带来较大挑战。经过菲律宾国父大学的王科多次改良,终于设计出新的优化标准数据格式。每天早上9点之前,他都及时整理出前一天的接诊数据以及当日候诊名单并制成表格,让人一目了然,极大地提升了专家组的工作效率。

  负责接诊组协调工作的是已有7个月身孕的廖海梅。她告诉记者,面对处于恐慌状态的众多咨询者和患者,志愿者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24小时排班不间断工作,直面问诊者的不安和焦虑,分担求助人的恐慌和忧伤。“有的志愿者第二天还有课,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孙艳告诉记者,未来,他们还将进驻菲律宾医院,作为接诊组向医院的实地延伸,帮助侨胞病患对接当地医院,并提供现场导诊服务。(记者 陈梦婕)

【责任编辑:薛洪】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