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优化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福州实践之二
【核心提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在全面推进新福州建设的进程中,福州市通过整合资源、统筹配置、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满足了群众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成为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
福州三江口,一朵巨大的“茉莉花”——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将于明年绽放迎客。该中心内部将建成多功能戏剧厅、歌剧院、音乐厅、艺术博物馆、影视中心等,是继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和海峡奥体中心之后,福州又一地标式建筑。
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先行。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区在建的总投资35亿元的海峡艺术中心,到遍布城乡带动全国风潮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点,再到农村质朴温馨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各类规模不一、特色不同的文化场所遍布榕城大地。全市“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成为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空间。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共建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政府在当中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
坐落在城市繁华地带,福清市文化馆显得有些“高大上”。这里占地4500平方米,拥有国家文化部“一级文化馆”、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福清合唱培训基地和音乐创作基地、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个“国字号”头衔。文化馆的旁边,则是同样建成投用不久、气势恢宏的福清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侨乡博物馆,后者被称为福清市的“两馆一中心”,建设总投资达5.5亿元,是近年来福清市最大的文体建设项目。
“新馆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条件好,与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过,活动室还是不够用,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福清市文化馆馆长林琛笑着说,“这是甜蜜的烦恼”。
去年10月,连江县凤城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开放。如今,这里同一层10多间活动室连成一片,方便群众在不同项目间“串门”,已成为当地居民日常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其实,这座文化站的建设背后有着一笔“经济账”:文化站地处县城最繁华地段,场地是镇政府所拥有的连排店面,“每间店面出租每月至少租金2000元。”但镇里还是把地方腾了出来,不仅每年少收了几十万的租金,还投入了30多万元装修和添置设备。
在福州,政府主导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力度空前;用好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同样是热情如火,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机制。
潭头镇在长乐当地的经济排名并不靠前,但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却很豪气:先后自筹300多万元建成镇综合文化站,又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15个村级文化中心,筹资3000多万元建成16个村级休闲公园……这些项目的建设资金大多来自各村的海外乡亲们的捐赠,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往往一呼百应,捐建的村文化中心通常高大气派,充满西式建筑风格。
窥一斑而知全豹。长乐市通过发动民营企业家、海外华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建立了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市场运作的“三三制”融资模式。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