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飞:走开放条件下自主研发之路
从运十到ARJ21再到C919,国产大飞机攀越关山、跋涉荆棘,承载起一个民族的腾飞之梦
中国商飞:走开放条件下自主研发之路
滑行、加速、离地、起飞……在众人的注视下,又一架ARJ21新支线飞机飞翔在祖国的蓝天。最近,中国商飞公司向成都航空公司交付第七架ARJ21飞机。截至目前,成都航空ARJ21机队已安全载客逾14万人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是中国商飞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ARJ21新支线飞机走完了喷气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批产、交付、运营的全过程;C919大型客机完成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全面试制,进入试飞取证……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机产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夙愿得偿:从运十到ARJ21再到C919
1980年9月26日上午,上海北郊大场机场,一架饰有五星红旗和“Y-10”航徽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0多分钟后,安全降落。这是运十的首次蓝天亮相。
回忆起三十八年前运十首飞成功的时刻,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咨询委员会委员、ARJ21飞机原总设计师吴兴世印象深刻。运十成功首飞之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城市,并七次进藏。
曾经参与过运十项目的航空人——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杨作利感慨,“运十飞机给我们铸就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奋斗精神,那就是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攻关、敢啃硬骨头。一定要把国产大飞机搞出来,是我们航空人的决心和信念。”
首飞五年之后,运十项目因各种原因被搁置。但运十为研制大飞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研制大飞机的人才,为后继新机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3年,国家成立“大飞机项目论证组”开始调研。2008年5月,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在历经了漫长的论证和准备之后,我国最终颠覆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狭隘思维,下定决心成立自主实施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2015年7月3日,ARJ21飞机在上海—舟山开展航线演示飞行,吴兴世以乘客身份乘机体验飞行。“这算是支线飞机中的‘宽体机身’了,与150座大型客机的共通性设计,带来了如同乘坐干线飞机的体验,非常平稳,非常舒适,我为它点赞。”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夙愿得偿”,吴兴世道出了自己的激动,“这辈子有幸‘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为落实国家自主研制大型飞机、发展有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做了应该做的事。”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