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中国好人薛建波

2018-09-10 15:11:1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杨国栋
  

  一

  腊月的福清龙田,苍茫的天幕下强烈穿行着凛冽的海风和滚滚寒流。薛建波驾驶的汽车也携着浓浓的蒸腾热气穿行在弯弯山道上。已到年关了,四野村落不时响起零散的爆竹声、杀猪宰羊声,尤其是七彩气球和红丝带在空中飘扬,增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欢愉气氛。薛建波的小车停在了山脚下的龙田上薛村养老院。他从车上将一筐筐鲜美的鱼肉鸡鸭和蔬菜以及配料,搬到了院里的厨房。这是他自己掏钱刚刚从福清菜市场采购来的,为的是在这大年三十专门给常年居住在这里的孤寡老人,过一个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老历年。

  薛建波原本就是方圆百里知名度很高的大厨师。他亲自购菜、亲自下厨、亲自掌勺,为的是让养老院里近20位老爷爷老奶奶能够品尝到他高超的厨艺和丰美的佳肴。院里的两位厨工给他打下手。薛建波高超的刀功,精致的配料,合理的拼盘,讲究的高汤……即刻间将厨房的香味飘逸到餐厅。随着鲍鱼、鳗鱼、鱿鱼、海参、海虾、鸡鸭和时新菜蔬等十几道鲜美可口的菜肴上桌,再加上少许的土酿红酒倒入酒杯,薛建波就站在了饭堂中央,发出了大年三十的贺词,恭恭敬敬地向老人们敬酒,祝福大家“新年愉快,健康长寿”……

  2018年在龙田上薛村为养老院办的这几桌除夕年夜饭,是中国好人薛建波自己掏钱做下的千万件好事中的一件。难能可贵的是,丁酉年的年夜饭,已经是薛建波连续办的第九个年头了。从他身上,人们看见了中国优良的孝敬文化,在这位1979年出生的年轻人薛建波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和坚硬的传承!

  夜色渐浓,红灯闪耀,歌声嘹亮……表达完对养老院老人们深厚敬意,薛建波回到家中,这才同自己的老娘、妻儿,热热闹闹地过起了自家的团圆年。

  出生在上薛村的薛建波,幼年和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经得到过富裕人家的接济,有时候读书付不起学费,也有好心的邻家大叔大婶帮助他支付。他感动之余也暗下决心,有朝一日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那些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俗语,十几岁的薛建波从父母亲那儿学会了做糕点。他起早贪黑,穷尽使不完的力气,每天一早做好糕点,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就跑到龙田镇的闹市上卖,直到天黑了才打道回府。他幼小的爱心像苍翠的树苗那样生长,大凡当天收摊有剩余糕点,薛建波就走家串户送给那些生活贫困的人家,让他们有一个温饱。从16岁开始,他就萌生了“小善聚大爱”的行善理念。在走村串户卖糕点的同时,他留心着进入村委会,了解那些贫困人家或孤寡老人的名单住址,然后再跑一趟,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送钱送物。等到他积攒了一些钱后,又将捐助的对象扩大到低保户,捐赠的东西也逐渐多了起来。

  薛建波树立一生做善事的信念决心。为此,他花大力气跟着手艺高强的老厨师学艺,几年工夫出师并且获得厨师级别证书,随后做起了乡村流动厨师的营生。凭借自己打拼挣来的钱,加上一再的节俭,他的小善慈善事业得以常年进行下去。

  这时,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奇迹出现了。游走在四野里乡村做厨师的薛建波,因为不间断地行善,在百里百乡打出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找他为婚丧喜庆做大厨的人越来越多,从过去一年只能接数十单,几年间发展到年接量数百单。深查原因,原来是请他去掌厨的主办方,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薛建波以“诚信、质量、服务”为主旨,并不以挣钱为目的。人们相信他、信服他,觉得他是富有爱心的好人、善人,应该将挣钱的机会留给他。发展到后来,薛建波每年能赚十几万、几十万,最好年景能挣上百万。这就应了古人那句老话:“善有善报。”有道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薛建波送人“玫瑰”,他人却还能回赠以“月季丁香”。薛建波本人也毫不含糊,单接多了,也要求自己厨艺长进,服务更好,质量更优,价格公道,最后达成了请客的和厨艺师的双赢。

  二

  定位于“小善聚大爱”的薛建波,在体味人生的哀伤悲凉与痛苦艰难中,明了爱的奉献就是那些处在人生低潮之悲痛者沉浮起伏时可能获取的救生希望,也是那些在黑暗中摸索行走者可能看见的闪烁星光。他的救急对象,主要是那些生存能力不强的弱者,或是在校学生,或是失去劳动力和技能的老者。这些人数量多,范围广,如何扶助他们,成了薛建波一段时间中日日思考的主题。有道是“干什么都得有悟性”,捐献资助扶持也一样。薛建波认为,摸清这些人的基本情况是重要一步。为此,他花了许多时间精力进行调研,并请求社会组织协助。人手不够,薛建波就找妻子薛凤萍商量,希望她也“爱心奉献”。

  妻子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还指望你这个大男人帮衬一把呢。看你实在忙得不知白天黑夜,也就不指望你了。你花了那么多钱,我也不生气,能支持的我一个女人家都会全力支持。可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老人孩子,我已经超负荷了,怎么还有时间再去帮你呢?”

  薛建波想想也是,只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扛着。白天时间不够用,他就利用晚上弥补,将每一天的进出账目登记得清清楚楚,也将每一天的善事或者捐助做下备忘录,常常忙到下半夜。倒是妻子薛凤萍看不下去,主动地找他说,孩子现在自己可以走路上学了,不用接送,腾出手来帮你一把吧。就这样,那些简单的记账记物进进出出的事儿,她也做得十分顺手,可谓“夫唱妇随”。

  2009年,薛建波在自己家腾出一间较大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分割成几大块,命名为“爱心仓库”。他先后花费数十万元,购买了大量的棉被、大米、书包、小簿子、笔盒等日常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每日行善”。

  福清地处沿海,每年都会遇到强台风或超强台风袭击。面对狂飙飓风,为安全计,不能出门,薛建波就提前一天将孤寡老人所需的大米送去;或等台风稍小,他就冒着雨,穿越乡间泥泞的弯曲山道,到村落为缺粮少油的贫困人家救急。薛建波非常明白,要真正做到“日行一善”,工作量是巨大的。为此,他联络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志愿者,为这一纯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好在,前些年薛建波支助过的那些学生,许多都上高中了,完全有能力参与帮扶活动。于是,“爱心仓库”里那些扶困物质,进一批又出一批,通过志愿者的“爱心传递”,温暖了一批又一批老人孩子。

  每年“助残日”薛建波都会举办活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随着志愿者一道,走进周边残疾人的厝里,送去大米、盐油酱醋……贫困学子更是薛建波高度关注的群体。他反刍似地总能联想到自己少年受到乡贤接济的画面,于是义无反顾地将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看成天下第一大事,每个月按时给孩子们送去资助金和粮食。不少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因受到薛建波虽微薄却绵久的资助,得以比较顺利的完成学业。

  进入新时代以来,薛建波给自己的“日行一善”增加新任务。在“六一儿童节”走进小学,对部分贫困学生扶持资助的同时,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爱心催生道德之花绽放”的演讲。那些温暖温馨的捐献故事,裹挟热浪滚滚的新颖理念,注入了稚嫩的孩童心田。细细算来,这个娓娓道来的爱心代际传递故事,一不小心,他也连续讲了七个年头,而且还会用实践和行为语言,继续书写讲述下去。

  根据福清市精神文明办和慈善总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9年到2018年十年间,薛建波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先后投入约150万元,通过捐赠、资助、购买日用品和学习用品等方式,长期帮助周边近60个村的700多个贫困家庭。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