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金融市场:需要的不只在柜台上放老花镜
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
庞大的老年人口,使得老年产业未来具有很大潜力。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产业愿景十分可期。而在国家鼓励的六项老年产业中,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和宜居服务,已经有不少企业涉及其中,而老年金融理财业,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事实上,随着时代变化,我国老年人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与2000年相比,2015年的老年人口中,未上过学的下降了23.2个百分点,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上升了14.3个百分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群体,也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要知道,就算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大学毕业生,一代“天之骄子”也部分步入退休年龄。这一群体曾经一度是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也积累了包括房产、存款在内的一定数量的资产,步入老年之后,如何让自己积累的财产保值增值,成为不可回避的需求。老年人和银行打交道,早已不是在每月固定日期会搬着小板凳等银行开门领退休金。在银行大户室里,在股票交易所大厅里,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子女或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签字,已经稀松平常。
老年人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往往与年轻群体不同。在金融理财倾向上,往往喜欢风险性低的项目,偏好储蓄。而在服务模式上,老年人行动不便,对互联网等新事物接受能力不足,使得他们对基层网点的便捷程度和服务人员的耐心程度要求更高。另外,养老金的周期性发放,使得老年人理财具有周期性特点。
最关键的是,当下银行、保险和相关金融公司的金融理财产品,往往是基于年轻人的理财需求设计的,未能满足老年人的低风险、高保值需求,结果导致老年人宁愿把钱存入定期存折,也不愿意投入到他们看起来风险较大的金融市场。
老年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不只是相应产品缺乏,还有市场规范性较差。现阶段,老年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被骗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个别人利用老年人对于金融知识和业务操作流程的不了解,特别是对互联网金融操作方式的不熟悉来行骗,使得老年人对金融产品,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安全感不高。
促进老年金融理财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提升金融机构对老年人的服务能力,增设无障碍和便捷设施等;另一方面,则需要完善现有法规,丰富业务操作渠道,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理财安全。
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则需要对不同收入情况的老年群体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了解老年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点在哪里,设计开发能够融合健康、养老辅助功能的产品,提升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
老年金融市场从理论上说是蓝海,但要让老年人愿意理财、敢于理财,最终能从理财中尝到甜头,需要的不只是在柜台上放一个老花镜。(记者 赵昂)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