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6岁的漳州人,登上了“学习强国”
一位漳州芗城人的事迹登上了学习强国的“每日一星”,他叫郑绵平。
从青海察尔汗盐湖,到西藏扎布耶盐湖,到新疆罗布泊,到四川和云南,他的足迹踏遍条件恶劣的高原无人区,为的是一种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盐”,他被人称“为盐湖而生的人”。
郑绵平,1934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西桥街道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年幼时,日寇飞机经常从厦门沦陷区飞到漳州市区轰炸。
在一次轰炸中,姐姐带郑绵平逃离时,差一点被炸死。嗣后,母亲就带着孩子们逃难到农村老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深深印记在郑绵平幼小的心灵中。
后来,漳州市第一中学的钱学正、朱国正等老师对化学和物理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传授,使他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并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于是高中毕业时他选择了最艰苦的地质行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
——摘自《漳州百年百杰》
人在岁月中行进,会遇到多次选择,很多选择会因多个兴趣点的中途插入而走出复杂的生活轨迹,但郑绵平很专一,他所有的人生轨迹,都集中在盐湖资源的研究发现及拓展应用上。
2005年,郑绵平在西藏野外考察(赵凡 摄)
让中国告别无钾盐矿床的时代
中国是农业大国,钾肥需求量大。然而由于自然禀赋复杂,在相当一段时间,“缺钾”成为国家发展的软肋之一。
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始了找钾征程。1956年,刚刚从南京大学毕业的郑绵平坐着简陋的汽车随化工部地质普查组来到柴达木盆地。一望无边的盐碱地考验着所有来人。但是,此行采集到的样本却出现了含钾高的情况,这难道意味着什么?
怀着疑问,第二年郑绵平随中国科学院的科考队再赴柴达木。有天散步,他在路边坑壁上发现了光卤石结晶矿体,这不是钾盐矿物吗?他和同事们一阵惊喜。随即,他们进行了涵盖全湖的坑探和钻探,最终圈定了120平方千米范围内断续分布的老光卤石,以及遍及察尔汗盐湖的富钾卤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