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厦门:多层次立体“大交通”助力“大招商”

2019-06-21 16:08:01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多层次立体“大交通”助力“大招商”

  厦门推动构建大交通体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城市招商引资。图为厦门大桥立交。

厦门:多层次立体“大交通”助力“大招商”

厦门地铁1号线。

  今年4月底,厦门陆路交通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进出岛“四桥一隧”取消收费,惠及每日超过56万辆次进出岛车辆,极大减轻社会物流及市民出行成本,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利好事件,有力推进“岛外大发展,岛内大提升”的跨岛发展进程。

  同样是4月底,厦门召开招商大会,市委主要领导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间,厦门交通已蜕变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海陆空通达五洲,是我国唯一实现“海丝”和“陆丝”无缝对接的陆海空枢纽城市。大会强调,要加强全链条全周期立体化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精准、精细,全面提升招商的质量和水平;倾情、倾智、倾力,凝聚起抓招商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会召开后,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立即出台落实方案。“在大开放的发展格局下,厦门交通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全盘统筹,构建大交通体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城市招商引资。”市交通运输党工委书记、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文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厦门交通运输,一直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领跑者。交通运输持续发挥“先行官”作用,令厦门招商引资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交通运输不仅服务城市招商引资工作,基于其上的物流业,也早已成为厦门千亿产业链群之一。王文杰表示,在做优增量、做大总量的进程中,千亿物流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将加强补链强链延链,依靠高端先进项目带动实现集聚发展、挖掘枢纽产业要素聚集能力、重点培育一批综合供应链物流服务企业、以点带面放大招商综合效应。

  宏观

  进一步巩固国际交通枢纽地位

  海上、空中航线通达全球,公路、铁路网络构建全国节点……如今的厦门,已经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因此,进一步服务招商引资,需要以宏观视野构建“大交通”格局。

  “厦门的对外交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弥补短板,巩固国际交通枢纽地位,以满足更大的客流、商流、物流汇聚,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基础支持。”王文杰表示,“在这方面,厦门在国内可对标深圳,国外可对标新加坡。”

  通过对比,市交通运输部门清楚地认识到短板所在:厦门高崎机场已达单跑道机场的极限容量;综合性铁路枢纽仍有提升空间;高快速路网尚未完全建成,通行能力日趋饱和;港口资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国际中转和海铁联运份额较小。

  认清差距、奋起直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重点项目表显示,今年,厦门对外“海陆空铁”建设可谓全面发力:比如,持续推进福厦高铁建设,推进广东、长沙、重庆、南昌等方向的高铁线路前期工作;推进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推进陆地港项目,扩大港口腹地。

  这将进一步改善厦门的招商引资环境,带来更丰沛的商流、物流汇聚——改革开放初期,厦门经济发展全面启动,依靠的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如今,“海陆空铁”网络将形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海丝”和“陆丝”无缝对接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中观

  基础建设引领闽西南协同发展

  去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以厦漳泉都市区和福州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将“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的决定,推动区域发展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深化山海协作、推动城乡发展。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中,厦门是龙头。在先后公布的两批143个重点项目中,涉及交通的就有50个,足以证明交通运输在协同发展区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先行作用。”王文杰说,“从这个中观层面看,区域交通的发展,必将有力促进招商引资。”

  一年多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按照每周一次专题会议的频率,依托“多规合一”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全国领先的创新举措,全力推动这些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实施;闽西南五地市交通部门联合开展编制多项规划,“互通交通”“一体化”成为关键词,科学分析协同发展区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协作与交通联系需求。

  比如,在铁路建设方面,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城际轨道与城市轨道、干线铁路的衔接,逐步构建多通道、多方式、大容量、高效率的城际轨道网络体系。相关项目包括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及配套项目、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后溪至翔安机场段)。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是:“四网融合”后,旅客从厦门北站下动车,搭乘轨道交通,可在30分钟内抵达厦门新机场、在40分钟内抵达厦门国际邮轮母港。

  同时,相关项目还注重“外延互联”,如厦漳泉城际R1线、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台商投资区延伸段均在进行前期工作。

  公路项目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今年2月,海翔大道和厦漳同城大道同日通车,厦漳之间形成一条时速80公里的快速路。今年,厦门还将加快一系列重点公路项目建设,完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道路网络布局,推动协同发展区重大交通设施联通和共享。

  微观

  海陆空枢纽无缝衔接

  形成规模效应

  近两年来,邮轮产业在厦门发展速度极快,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目前,市交通运输局正在积极推动市内微观交通网络搭建,形成“海陆空”各大枢纽的无缝衔接,形成规模效应,将厦门的航空和铁路枢纽向邮轮母港提供客流供给。

  海陆空无缝衔接,需要厦门陆路、轨道交通积极弥补短板。数据显示,厦门路网密度落后于深圳和新加坡等地,且对外快速通道、城市主干道与次支路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进出岛通道饱和,岛内支路密度不足、断头路多,岛外快速路体系尚未成形。相比之下,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57万辆,年均增长10.6%,远高于城市道路增长速度。

  因此,未来几年,厦门将力争每年新建道路9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形成市域以“环射线为骨干、纵横相间道路为补充”的路网体系,代表项目包括第二东、西通道,同翔大道等;陆续打通超过40条断头路,疏通交通毛细血管。

  当路网更加成熟后,各大交通枢纽之间将联动形成“1+1>2”的规模效应,在提高出行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助力厦门“双千亿”工作推进。

  王文杰介绍,厦门还要在公交优先方面继续发力。“主要以轨道交通和BRT为骨干、公交线网配合,做到岛内外每个产业区便捷通达,满足新城发展需要和产业工人通勤需要。”他说,“交通部门还将筹划中运量交通出行方式,填补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空白,形成有层次的公交出行网络,推广绿色出行理念。”

  同时,“地铁+微循环公交”的运营模式也在发力。近日,厦门交通运输部门引入大陆首家台资公交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出行。近期,相关微循环线路将开通5条,远期可达42条,这不仅是招商引资、提高公交出行率的好做法,更将助力厦门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责任编辑:伊宁倩】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