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7月不少城市在暴雨中“看海” 北京为何有惊无险

2016-08-08 11:17:05  来源:人民日报
  

  刚刚过去的7月,不少城市在暴雨中“看海”,而北京成功经受考验

7月不少城市在暴雨中“看海” 北京为何有惊无险

  北京暴雨时,北京市延庆区市政管理处工人正在应对局部积水。贾德勇摄

  刚刚过去的7月,暴雨在中国转了一个圈,一个个城市接连“看海”。

  此轮暴雨考验,北京的答卷还不错:7月19日突降大雨,一下就是将近50个小时,全市总雨量超过了2012年“7·21”那场特大暴雨,尽管仍有局部地区出现积水,但城区基本没有重现“7·21”“看海”场景,也未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7·21”后,北京采取了哪些管用措施缓解城市内涝?防治城市内涝,下一步还应该做些什么?记者冒雨进行了实地采访。

  改造70多座泵站,桥区防汛能力从两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

  北京7月19日暴雨,记者最先想到的是去广渠门桥看看。4年前那场暴雨,广渠门桥排水系统几近瘫痪,桥底下一片“汪洋”,一名司机在积水中不幸溺亡。

  “4年前广渠门桥积水严重,是因为河水倒灌到排水方沟,抽出去的水又流回桥区。当时井盖都被倒灌的水顶起了1米多高!”7月20日18时许,负责广渠门桥区排水的夕照寺泵站总工程师王洪江在工作现场告诉记者。

  城市排水管网能力不足,是城市“看海”的罪魁祸首。2011年住建部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提高了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规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3年至5年,即最低应能抵御三年一遇的暴雨;大城市中心城区为2年至5年,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中心城区为2年至3年。

  而北京“7·21”之前的现状是:城区管网排水标准一般是干线一年一遇,城市环路一至两年一遇,落后于新标准中最低三年一遇的要求。新标准出台后,北京在部分有条件的城市新区进行了雨水管网改造,提高了行洪能力。比如,通州玉带河大街以前的排水方沟只有1.5米宽、1米高,常被淤泥堵塞。改造后,地下行洪道增宽至5.2米,增高至2.8米,可以容纳两辆车并排行驶。

  然而,城区大规模的排水管网改造并不现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树坤曾组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洪涝灾害对策研究”,他告诉记者:“雨水管网深埋地下,改造起来马路要‘开膛破肚’,投资大不说,还会影响居民出行,并伴随噪音扰民。而且,越是内涝隐患大的老城区,建筑间距越窄,地下管线越复杂,排水管网改造越困难。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加粗排水管道的地下空间。”

  北京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年这场暴雨就再次暴露出南部城区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坦言,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计划。

  不过,从今年广渠门桥的情况看,提高重点区域雨水泵站排水能力,也能起到提高城市排涝能力的效果。记者看到,积水不断通过3台大型水泵向外排,未见当年那种井盖被顶起来形成涌泉的景象。“为了防止河水倒灌,我们在广渠门桥附近新建了蓄水池,蓄水池南还增加了10台大功率水泵,带压强排了22万立方米雨水。”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运营分公司副经理姜明洁说,北京对70多座泵站进行了排水能力改造,经过改造的桥区,防汛能力从两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

  强力排水泵和大容量调蓄水池并肩作战,有效增强了城市应对积水的能力。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公室主任夹尚宽介绍,从2012年起,北京分3期启动了城区75座下凹式立交桥泵站的升级改造,按计划今年底全部完成。此举效果明显:2012年“7·21”特大暴雨时,北京中心城区形成了91处积水点,其中84处为下凹式立交桥;今年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积水断路点减少到了17处。

【责任编辑:钟培培】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