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用五大发展理念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吴楚 实习记者 刘郝)“十三五”规划是中华民族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路线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吸引全球目光的“中国故事”,而“十三五”期间也是发出中国声音的最佳历史机遇期。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3月10日晚,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月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做客中国青年网《两会大家谈》节目,结合五大发展理念和个人经历,为“讲好中国故事”建言献策。
创新:换位思考 国际视野 中西合璧
“用音乐艺术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刘月宁委员一直以来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作为一名扬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器乐、戏曲文化以及中国其它民间艺术,都是她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和内容。
“外国人到中国演出后,如果演奏《茉莉花》,就会让我们觉得很有融入感。”谈到创新对外传播的理念,刘月宁委员想起这样一个例子。“同样,在海外演出,我们常用中国器乐演奏外国音乐,外国朋友们听了都觉得太亲切了!”
“中国的音乐文化,是超越语言不分国界的,值得向世界传播。”刘月宁委员记得,一次在乌克兰演奏民族音乐后,一位中年女士拿着一束花儿送到她身边,被音乐感动得满眼泪水。“我虽然听不懂你们的语言,但是听懂了音乐所表达的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她看来,这正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杨学义委员认为,这种“小接口、大文章”的方法恰恰是最值得提倡,也是最容易促进双方融合的。“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不断创新方法。”刘月宁委员说。
冯俊委员同样深有感触。在帮助外国人理解儒家伦理道德时,他会首先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谈起。“我会告诉他们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注重中庸,在抓住共同点之后,再告诉他们二者中庸思想的不同之处。”
他谈到,要胸怀国际视野,并做到换位思考,用比较的方法来讲述中国故事,这样外国人在心理上会非常容易接受。
他认为,传播中国故事,讲述人首先要真正了解中国,并带有强烈的中国情怀,“这样心里才会有底气。”与此同时,还要从对方的思维逻辑、兴趣爱好出发,最好要用接地气儿的纯正外国话来讲。
“如果是用生硬的说教,外国朋友显然是接受不了的。”杨学义委员继续谈到,我们要用事实来说话,多谈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从自己的家庭和成长经历说起,这样才会有亲和力,产生共鸣,拉近彼此距离。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