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破解难题撬动工作前进
核心提示: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在破解难题中撬动工作,包括以敢于革自己的“命”的勇气治自己的“病”,毅然朝着正确方向“转身”,思想就进步了、工作就前进了。这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观,也是坚持问题导向的要义之所在。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盈着生机和活力,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又处于“矛盾凸显期”。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解决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是直线式运动的简单过程,而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很难想象,在现实世界中会没有矛盾和问题;也很难想象,会有毕其功于一役就可以破解的难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难题之所以成为难题,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为复杂性。其内部结构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盘根错节;相关联系复杂,隔山唱歌水答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二为典型性。往往是同类矛盾的集中代表,牵扯广,影响大。三为艰巨性。处理起来比较棘手,难见一招之效,难求一时之功,比起一般问题的处理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处理难题具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首先,难题的正确处理有利于推动工作,改变局面。一般而言,难题往往是舆论的焦点、发展的瓶颈、全局的枢机,犹如“一夫当关”的关口。此关口打不开,则全局受影响;而一旦打开,则如高闸泄洪,一泻千里,使局面改观。
其次,难题的处理可以展示领导干部能力,增强本领,提高威信。有的同志对难题采取“驼鸟政策”,不愿接、不想碰,更不敢去处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看到处理难题对自身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也有的同志担心难题处理不好会失掉威信,因而抱着“逃避”的心态。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锻炼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问题,就是在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尤其主要领导,躲不开、逃不掉,敢于应对、善于应对,乃岗位所系、使命所系,是一件露脸的事儿。而躲避只能丢自己的面皮,毁领导者的形象。其实,只要出于公心,尽职尽责,难题一时处理不好,群众也是会理解和知情的。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难题解决了,就能够大大提高威信,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赏。这表明,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表面上看是“危”,本质上讲是“机”,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善于化弊为利,就可以把它们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拐点和机遇。善于化问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善于用破解难题撬动工作前进,是领导干部坚强、奋发有为的表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冲锋号,进入冲刺阶段的中国,无论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无论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人们甚至感到,越是全面深化改革,越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就越多越复杂,处理起来就越难越艰巨。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条件,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级领导干部的问题导向意识必须更强烈,以破解难题为支点撬动发展、驱动前进的意志必须更坚定、更自觉、更有作为。
用破解难题撬动工作,态度是首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如同登山,山道弯弯,荆棘丛生,坎坷密布,每攀登一步都必须付出艰苦的代价,遇到问题是自然的、正常的。代价意识告诉我们,用什么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靠什么践行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靠什么支撑锲而不舍、义无反顾?这里首要的是对待难题的态度。难题面前,领导干部如果胸无大志、贪图安逸,一心只想做“太平官”、“清闲官”、“享受官”,那么难题对于他来说就意味着“麻烦”,对难题就有可能视若无睹、绕道回避。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问题牵着鼻子走,让矛盾积累发酵、问题积重难返,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相反,如果志存高远、奋发有为,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一种敢于迎难而上的精气神,那么难题就会成为撬动发展的支点。显然,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采取后一种态度。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