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贵州:一个大棚为何让总书记停留20多分钟?
2015年,习近平考察遵义花茂村智能温控大棚
人民网遵义1月14日电(记者 刘茸)近日,“脱贫攻坚看贵州 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一行到达贵州省遵义县,重走总书记去年6月16-18日考察扶贫工作路线,探究扶贫“贵州模式”细节。
在贫瘠的山地上发展起了大棚种植
家住贵州省遵义县花茂村的舒长英,在外打工已经20年了。2014年,借着参加女儿婚礼的时机,46岁的她回到家乡休息了几个月。
同年,来自山东的九丰农业集团入驻花茂村,舒长英家的一亩多田地经过流转,成了九丰集团6000平蔬菜育苗大棚的一部分。
舒长英和其他土地流转农户一起,成为了九丰的员工。在九丰产业园的生态餐厅,她当上了后勤服务员。
“其实挣得没在外面多,”虽然是以生态农业被扶贫代表的身份接受采访,她还是老实说,“在外面当服务员普通一个月都能挣三千多块钱,但九丰基地刚刚起来,客人还不是太多,我一个月只有保底工资1780元,加上包吃住。”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高兴有个可以跟家人团聚的机会。当年为了供家里两个孩子读书,舒长英夫妻俩想尽办法在家里的一亩多薄田里折腾:种西瓜,卖不动,种烤烟,产量少。没有办法之下,夫妻双双到广东打工,让几个孩子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了留守儿童。
环顾四周,像舒长英这样被贫困逼出去打工的人家不在少数。贵州山水虽美,但却是全国唯一一个山地丘陵覆盖率超过95%的省份,连发展农业的平原都稀缺,更不用说次序往后排的第二三产业了。
提起这里种地的难度,九丰集团的人更有话要说。
“我们2012年2月28日从山东来的贵州,当时是毕节市织金县的县委书记把我们找过来的。到那一年的7月份,我们还种不出一棵菜。全死了,苗都出不了土。”九丰的宣传部长苏庆告诉记者。
山地农业的难度,九丰集团的人算是领教了。在昼夜温差极大、海拔高达1680米的织金县,曾经有来自贵州省农委的专家下了鉴定:这个地方几乎种不出大棚蔬菜。但九丰最后还是成功了。
“这边昼夜温差大,我们把原先白天种植的苗拿到晚上去育种,再用中午时间栽进地里。这边的土质也差,用牛耕不到超过20公分的深度下去,我们从山东拉来拖拉机,把50公分以下的土翻上来,把有机营养土摊进去,再翻一遍,用一年时间,终于改善土质,长出了蔬菜。”苏庆回忆说,“这账没法算,下了血本。”
2014年,九丰的大棚作为先进经验,被引进到了遵义花茂。一切以速战速决的节奏进行:5万亩地的园区,一个月内完成洽谈、签约、开工,当年年底,大棚就先期建成了。
这也是“十三五”期间脱贫任务最重的贵州省所要求的速度。副省长刘远坤近日明确表示,“大扶贫”是贵州最重要的两大十三五战略之一,493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底前要全部摘帽,意味着要举全省之力和资源去完成这个任务。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