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外资看好新福建新机遇

2021-07-15 16:33: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7月15日电 (记者 龙敏)继福建省国际投资促进大会后,2021中国-印尼“两国双园”全球推介会15日在福建福州举办。多位外资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指出,新发展格局中的福建机遇十分广阔,将继续吸引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截至“十三五”末,福建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386.5亿美元,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闽投资外资项目213个。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黄茂兴教授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外向型省份的福建而言,过去发展的成果离不开外商的支持,未来的岁月也将与外商共享发展。

  迈入“十四五”,对于外资外企,福建仍魅力不减。14日举办的福建省国际投资促进大会上,福建共对接签约国际投资项目92个,总投资1057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福建省商务厅厅长吴南翔指出,“十四五”期间,将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

  ABB集团1992年在厦门成立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厦门ABB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至今已成为该公司全球最大的创新和生产研发中心。ABB集团中国副总裁施世杰说,该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开放的文化及区域发展战略,良好的基础设施及物流,完整、有序的电器产业供应链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务和配套政策。今后,ABB将继续与福建的合作伙伴携手同心,共创未来。

  目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多位经济专家认为,先后获批成为“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的福建,在新发展格局下,新政策、新平台将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外资外企加速入闽找寻新机遇。

  在全球疫情仍在发生、世界经济严重下滑的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投资准入清单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投资促进便利化、要素流动顺畅化等方面,为福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国驻日本大阪前大使衔总领事李天然认为,RCEP为福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将在产业链、供应链、科研链等方面,对未来福建经济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希望福建和日本产业界高质量合作,共同携手开拓东盟市场。

  今年1月,中国商务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签署了《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备忘录》,将推动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指出,希望将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打造成两国产业的连通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的旗舰示范项目。

  中国美国商会有着逾百年历史,会员企业近千家。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说,近年来,福建省为吸引外资不断提升产业环境、夯实产业链基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资的优惠政策。同时,福建在加大新开放领域招商,提高外资规模质量,新开放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飞机等制造业等领域成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产业。在当前的新发展格局下,福建在很多行业、领域都将迎来更多新的市场机遇和产业发展机遇。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将继续深耕福建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华南董事会主席高志豪表示,中国欧盟商会与福建有着深厚的渊源,期待双方未来在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强合作。

  福建省有1580万人本地人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资侨力仍是福建吸引外资的突出优势。美国华商会会长邓龙说,美国华商会成立20多年来,为中美两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今后将发挥桥梁优势,加强合作,推动更多福建产品走入美国市场,走向全世界。

  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会长陈友信说,马来西亚共有700多万华裔人口,其中一半以上祖籍福建。截至目前,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将促进马来西亚和福建的经贸交流和资源共享,马中总商会将鼓励更多会员到福建寻找商机,积极参与福建建设,也欢迎福建企业家到马来西亚投资。

  越南中国商会福建企业联合会会长龚书熊指出,越南中国商会福建企业联合会凝聚了广大驻越福建企业,携手各界促进中越经贸和投资发展。未来将继续为中越之间的经贸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福建企业与越南的经贸往来提供便利的服务。(完)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