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档案馆:守好“小”档案 留存大历史
郑娟仔细修复破损的档案。记者 邹家骅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林奕婷
党的百年华诞将至,往来福州市档案馆的人也多了起来,许多档案信息走出档案馆,成为展览、专题影片的素材。承载珍贵记忆的档案历经变迁,得以成为福州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和参与者,离不开福州档案人的坚守。这支队伍里的共产党员,始终践行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
用档案对话未来
“为什么要做好档案工作呢?”面对这个问题,市档案馆业务指导处的林碧军常拿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来举例。“这两座医院的建成,得益于非典时期完备的档案收集工作,让建设者能够第一时间全面参考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图纸。”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发生后,市档案馆就第一时间向全市印发通知,要求防控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文件收集归档。
“疫情防控指挥部是一个临时机构,工作人员来自各个部门,人员一旦撤走,大量档案资料可能也会随之流失。”林碧军感到了工作的急迫性,她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对接疫情防控指挥部的50多个成员单位,针对相关人员在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业务问题,不遗余力地随时解答。目前,市档案馆已接收了3000多份档案资料。
“我们常说‘档案用时方恨少’,所以我们在开展档案业务指导时,都会强调档案资料收集要力求实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这对今后的经验借鉴和历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承担脱贫攻坚、土地确权、地铁项目等专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林碧军说,“档案工作是为未来保存当下的历史,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
用档案留存历史瞬间
真实记录重大活动从筹备到举办的全过程,是城市发展的珍贵记忆和宝贵财富。为完整留存重大活动的历史瞬间,每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及即将召开的世遗大会,市档案馆都提前对档案的归档范围、整理、数字化、验收及移交等进行明确规定。
负责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档案收集工作的陈家榕告诉记者,从峰会筹备之初,他就入驻峰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在一线负责峰会档案收集的统筹协调和跟踪指导。
“峰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每个工作组,都安排有负责档案收集的分管领导和档案员,我们对他们开展了业务培训。”陈家榕表示,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他经常深入各工作组,面对面给予指导。“今年的峰会举办了20个分论坛,意味着档案员要对接各论坛的主办方收集文件材料、照片、视频、实物等,工作量很大,所以提前划定归档范围十分必要。”
“前期的档案收集和指导工作或许会持续较长时间,但这是档案管理利用的基础。经过规范整理和数字化,利用者通过市档案馆的查询系统在几分钟内就能查到所需档案。”陈家榕说,这对于之后重大活动的举办具有很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例如太原筹备青运会时就从福州保存的首届青运会档案中吸取了举办青运会的经验。
用修裱换档案“新生”
档案移交入馆后并非万事大吉,还需要管理和修复,郑娟就承担着这样的工作。每天下班前,郑娟都要完成一个必修课程——巡查库房,只有确认库房安全她才能放心离开。
抬头管理接收,低头静心修裱。面对着满柜的档案,郑娟总能在这清冷的环境里坐住冷板凳,这源于她对档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郑娟告诉记者,她曾在窗口负责过档案的利用工作,许多市民前后奔波,终于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资料时,欣喜乃至激动落泪的样子让她难以忘怀。“我是档案学专业出身,一直都知道档案并不是简单的纸质材料,还寄托着某个人的希望。”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破损的档案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丧失价值,这让郑娟下定决心要延长档案的生命。
本着这样的信念,郑娟主动学习档案修裱技术,还带动壮大了市档案馆的修裱队伍。他们对一张张破碎不堪的档案进行耐心修复,仅用三年时间,市档案馆的修裱团队就一起修裱了3万多页破损档案。她说:“每一份档案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都值得档案工作者用自己的‘初心’去对待。”
- 张婷:福州兰台“摆渡人”(2021-06-15 08:16:30)
- 福建举行“6·9国际档案日”活动(2021-06-11 09:44:13)
- 福建:红色档案话建党百年(2021-06-10 09:38:10)
- 福州市档案馆“档案话百年” 系列活动启动(2021-06-10 09:04:58)
- 永泰:打造“四心”党建品牌 引领档案事业发展(2021-06-09 09:57:46)
-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六年两次入狱 他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2021-04-15 13:17:57)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