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父亲让枇杷生根一都,儿子办农场改良品种

陈依扬、陈文南:父子接力种“致富果”

2021-04-07 08:25:2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光慧
  

陈依扬、陈文南:父子接力种“致富果”

  陈依扬父子展示枇杷新品种。

  福州晚报记者 王光慧 文/摄

  在前几日举行的第4届福州(福清)枇杷节的新品种枇杷品鉴会上,一都镇善山村村民陈依扬选送的“白早钟8号”枇杷夺魁。

  30多年前,陈依扬迫于生计的“无心插柳”,让“一粒枇杷”在一都落地生根,带领村民致富。

  30年后,儿子陈文南接棒,创办依扬家庭农场,通过枇杷品种改良、种植橄榄等,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陈依扬:

  引进枇杷 助家乡脱贫致富

  6日上午,记者跟随陈依扬,爬到半山腰,看到满山的枇杷缀满枝头。陈依扬感慨道,善山村当初就是依靠种植枇杷,摆脱了贫困。

  20世纪80年代初的善山村,村民赖以生存的是不多的水田耕地。陈依扬不甘于贫穷,他跑到山上开荒种果,什么能种就种什么,直到遇到枇杷。

  当时,陈依扬试着从莆田引进几棵“解放钟”枇杷树,没想到种出的枇杷味道甘甜爽口。他大胆扩种到200多棵,成了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全镇第一个种枇杷的人。

  后来,福州市扶贫工作组来了,调研发现,一都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枇杷生长。有了“官方认证”,陈依扬将自己的枇杷园扩种到2000多棵。

  很快,陈依扬成了万元户,是远近闻名的“枇杷大王”。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纷纷效仿种植枇杷,最终纷纷摆脱了贫困。21世纪初,全村仅种枇杷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

  “那时家里每天都有村民上门请教种植技术,父亲总是倾囊相授。”陈文南回忆道。

  陈文南:

  瞄准商机 接力振兴乡村

  进入21世纪后,一都枇杷因为销路窄、产量大,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为扩大枇杷的销路,陈文南等一批年轻人开始选择自己带货跑外地市场。

  陈文南说,他在广东见到一种高价的鲜食橄榄:三棱橄榄。1公斤三棱橄榄可卖800元以上,是“榄中之王”。陈文南觉得这是个机会,决定说服父亲将部分枇杷果园改种三棱橄榄。

  然而,三棱橄榄的栽培时间长达9年,这意味着前期投入成本高、时间长,要能熬得住、等得起。和父亲种下第一棵枇杷树一样,陈文南的选择也让村里人感到不解。但陈文南异常坚定:“种果和做事一样,都要做在前头。”

  2002年起,陈依扬父子花了2年时间,种植了1000棵三棱橄榄树。2014年,陈文南创办了依扬家庭农场,种植橄榄、枇杷、樱桃、沃柑等十多种水果,仅三棱橄榄,去年营收就达300万元。陈文南成为村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这几年,一都镇联合福州日报社等单位连续举办枇杷节,并在保险、电商、物流、品种改良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这让陈依扬父子把目光再一次瞄准枇杷,进行品种改良。

  去年起,陈文南担任善山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他有义务带领村民,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走前头。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