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打好消费组合拳,助力产业行稳致远

让定西好货一直“火”下去

2020-12-20 23:47: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阮冠达
  

福州日报记者 阮冠达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共同致富,消费助力。自从福州与定西正式结对,携手决战脱贫攻坚以来,福州始终将产业协作作为根本路径,大力发展定西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开拓产品市场,实现产销两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脱贫攻坚迈入决胜阶段。福州进一步聚焦产业协作,推进带贫增收,在引导企业投资的同时推进消费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福州已先后建成13处消费扶贫农特馆,20个专区与1500个专柜;定西文化美食节、陇货精品对接会也先后亮相榕城,为福州市民带去定西好货。而在千里之外的定西,福州挂职干部们也全力推进消费扶贫,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畅通渠道,为定西产业赋予强劲内生动力。

  引龙头 打造定西精品

  头顶工作帽,身穿白大褂,干净整洁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辛勤工作。双手上下翻飞之际,一袋袋黄芪、党参纷纷装袋入箱。寒冬腊月,坐落于定西市渭源县的衡顺堂药业车间内,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衡顺堂药业董事长燕成松表示,定西的中药材产业底蕴丰厚,历史悠久。然而,受制于技术水平与经济条件,中药材产业长期处于低端环节,利润少,前景差,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过去,村民们采了药材,不经加工就卖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转手卖给外地企业加工。”燕成松表示,这种经营模式既不利于村民脱贫致富,也不利于产业长久发展。2019年,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衡顺堂药业正式落地定西渭源。

  新落地的龙头企业,为渭源的中药村产业带来新气象:针对周边农户,衡顺堂以高出市价的价格收购中药材原料,直接进厂加工,平均可让每户村民多获利4000余元;落地村中的加工车间,还可吸纳村中劳动力,以工赈贫。“每天工资100元,又在家门口上班,能挣钱还能顾家。”在衡顺堂内工作的贫困户南花竖起大拇指。

  “收购的中药材需要经过挑选、清洗、切片、干燥等多个流程。产品的品质、安全,乃至厚度、长度都严格遵循工艺标准。”车间生产部负责人张婕介绍,在标准化流程支撑下,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迅速提升。在切片加工的基础上,衡顺堂还依照传统古法,推出蜜炙、盐炙、沙炒、酒炒等多种加工方式。迎合市场需求,扩大产品销路,增强定西中药竞争力。

  依靠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定西各县市也主动出击,填补市场空白,从无到有发展特色产业。落地渭源县五竹镇的维佳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打造花卉经济,形成花卉种植、加工储藏、对接销售产业链,成为五竹镇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源。

  “渭源当地人工成本低,水资源充足。而且气候偏寒冷,可以填补南方区域在夏季花卉市场的空白。”五竹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侯立强表示,维佳农业去年销售额30多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定西鲜花已是香飘万里。

  迎需求 力争物美价廉

  消费扶贫,利在长久。近年来,福州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扶贫协作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畅通销售渠道,开拓产品市场。今年9月,涵盖各县区农特产的定西扶贫馆正式上线京东、腾讯两大平台,为全国人民带来定西好物。

  “产品上线,只是销售的第一步。”负责运营线上商城的定西平易逊顺供销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会君表示,登录京东与腾讯商城, 就意味着定西产品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全国农特产品中间保持竞争力?沈会君有着自己的想法。

  “山区、纯天然……这些特点既是定西产品的特色,也带来价格上的劣势。”沈会君表示,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定西特产的运输成本往往较高。转嫁至商品上,便导致了价格上的劣势。

  为降低成本,沈会君自告奋勇担起物流工作。与传统物流中间商不同,由她经手的定西商品,只收取基本的物流费用,不再额外赚取差价,“少转一手,价格就能便宜一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能再强一分”。

  产品能否贴合市场需求,也是取胜关键。线上商城上线以来,沈会君不断奔波于定西各县区,调查,分析,走访,比对,遴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了选出真正的定西好货,她给自己定下目标:一个月内至少要有二十天待在定西。“商城上线至今,在福州定西之间少说也跑了20趟,已经是半个定西人了。”

  在遴选之余,沈会君也根据自己多年的销售经验,为当地商家传递营销思路,规划宣传包装。陇西的参芪茶刚刚上线,口碑与品牌特色明显不足。沈会君结合“每日坚果”宣传思路,为其订立了“每日一茶”的宣传策略。金银花黄芪茶、党参黄芪茶、当归枸杞茶……各种养生茶依次排列,依序吞服。兼具趣味与养生的宣传口号,很快取得市场认可。

  “未来的扶贫产业,要更加重视市场需求。把生产什么卖什么,变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在沈会君指导与帮扶下,苦荞茶、冬麦粉、亚麻籽油、中药材……一批批物美价廉的定西好货陆续上线,获得全国顾客的认可。据统计,上线至今,两处线上商城合计吸粉3万余人,月销售总计4万余件。物美价廉的定西好货,正渐渐深入人心。

  通渠道 培育本土网红

  2020年,来自河南的思思在定西的生活格外精彩。在生活中,她是一名音乐支教老师,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感受音乐魅力。而在网络上,通过记录支教日常与农村面貌,她已在今日头条拥有70余万粉丝,成了小有名气的“大V”。

  思思老师的大V之旅,还要追溯至另一段故事。去年,在福州挂职干部的推动下,今日头条快乐三农项目组正式落地定西渭源,创新性开展品牌宣传与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宣传推介当地农特产。

  “项目在定西当地落户,也是希望能在本土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项目组运营总监杜海涛介绍,除了原有的总监与技术指导,项目组在定西大力招收本土运营,吸纳本土作者。思思便是精挑细选后的首批本土作者。

  拍摄、剪辑、配乐、调色、脚本……经过细致培训,今年4月,思思的账号“思思入心田”正式上线。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纯天然的农村面貌,很快受到网友们热捧。“带孩子们第一次吃汉堡的视频,短短2分半钟,已经吸引80万次观看。真是让我又惊喜又感动。”思思老师笑道。

  培育网红,最终目的仍是反哺带动产业消费。在粉丝量迅速增长后,思思也在项目组的安排下开始尝试直播带货,目前销售额已达到10多万元。

  “这些只是通过我们的渠道销售的农副产品,还有更多的收益是无法统计的。”杜海涛表示,另一位名为“小树”的村官大V,常常以村中养殖的猪为主角拍摄视频。随着他在头条上渐渐走红,猪肉的销路也越来越好,最近几天,热心的粉丝更是把村中的猪一扫而空,“本土网红的出现,除了改善产品销路,还能大大增加当地的曝光量与知名度,这种收益是无法计算的”。

  目前,项目组已和30多位定西本土作者开展合作,身份涵盖返乡青年、支教老师、扶贫村官,力求全方面展示定西农村新面貌。杜海涛表示,希望在明年培养更多其他县区的作者,也让现有的作者可以自主运营,自由发展,“根据规划,大概每位成熟的作者每年能为周边农户增收1万至2万元”。

【责任编辑:朱幸宇】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