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讲好红色故事 做足绿色文章

罗源磹石村融合发展赋能老区乡村振兴

2020-12-02 08:35:5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叶欣童
  

罗源磹石村融合发展赋能老区乡村振兴

磹石村风光宜人。(磹石村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叶欣童

  从罗源县城出发,驱车驶进蜿蜒的山路,40分钟后就来到青山含黛、花木叠翠的西兰乡磹石村。作为罗源县内知名革命老区村,这里红色底蕴深厚,流传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县人民游击队、闽东革命领导人叶飞和杨启华、杨五五、杨立应等“杨家将”的革命故事。村内留有的“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标语,是罗源仅存的红军文化字迹遗址。

  近年来,磹石村以“走红军路、上杜鹃岭、登飞仙岩”为主线,成立磹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罗源县人民游击队磹石旧址”等红色资源、飞仙岩旅游资源、乡贤促进会人脉资源,逐步建设清新美丽的新磹石。

  传承革命风骨

  讲好红色故事

  可容纳千人的宣誓台初具规模、红军长征栈道建设工作如火如荼……近日,记者在磹石村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让这个老区村的红色氛围更加浓厚。

  “2018年,村内集资修缮了磹石地区地下党组织旧址,也就是叶飞将军曾经在磹石村的住所。”在磹石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应钟的介绍下,记者走入旧址展厅,墙上的展板记录着磹石地区地下党组织成员名单、组织情况纪要以及多位革命先辈的照片与生平简介,展柜内存放着部分革命文物,“借着这次机会,村里也对当年的历史做了深入摸查,并发动群众,制定规划,更好地进行后续的保护开发工作”。

  去年,磹石村又以打造红色研学基地为契机,对村内的杨家祖宅进行修缮,打造成可容纳700多人、全省最大的红军食堂。“在这里可以听红色故事,看红色遗址,到红军食堂用餐,将红色文化融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赵应钟说,通过这样的方式磹石村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乡村振兴红色之路。

  优化人居环境

  打造明星村落

  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基础上,磹石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的“明星村”。

  “村庄要有新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跟上。”赵应钟说,2018年磹石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村内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切入口,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路面干净整洁,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用水用电问题,并修建了田埂公园和休闲栈道。

  在村两委带领下,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投入到家乡美丽建设中。“本来我们这里路不好走,村里人都外出打工,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很干净,特别是前两年电线都改了,水泥地、路灯、房子整体都做得很好看,生活品质也提高了。”村民高兴地说道。

  不仅如此,磹石村还借助乡村旅游快车,盘活现有旅游资源,修建飞仙岩登山步道。后续,磹石村计划串联畲山水景区、罗源湾海洋世界、洋坪古民居等多种旅游资源,实现抱团发展。

  乡贤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磹石人带着资金、技术和项目回到农村,走上返乡创业的道路,杨书旭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以来,他在村内开办的首家红军民宿已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创造经济收入10余万元。

  2018年,杨书旭在村两委鼓励下,决定回乡建设故里,并与几名乡贤共同成立一家旅游公司,对接中小学校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培育以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产业。

  “乡村要振兴,靠政府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村民合力共同经营。”抱着这样的想法,回乡后的杨书旭和村两委牵头组建了磹石村乡贤促进会,为村内大小事务建言献策、筹资酬劳,共同促进磹石村乡村振兴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日益增长。今年国庆假期,福州(罗源)首届稻渔丰收节在磹石村启动,来自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福州首个“稻渔迷宫”、感受“稻田音乐会”,为磹石村乡村旅游发展增添新热度。

  在乡村旅游带动下,村内原本滞销的农产品有了新出路,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磹石村的致富经也越念越活,越念越精。

【责任编辑:马春林】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