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治理小作坊 做大小产业
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推进小作坊治理监管工作,通过“区域集中、精品示范、旅游展示、品牌创建”整治提升,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小作坊监管之路
治理小作坊 做大小产业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段时间,泉州市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陆续复工营业。“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我们以县为单位,制定并下发有关事项告知书。今年一季度以来,共对378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发放了告知书,让作坊业主及时了解激励政策、落实有关工作要求。”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生产科科长朱青南介绍说,该局还通过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和风险预警、加强对畜禽产品的采购管控和溯源管理、强化技术指导等措施,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与帮扶。
摸清底数 纳入食品安全监管圈
深沪镇位于晋江南部,当地的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鱼丸、冰饼、壶仔饭等传统小吃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特色美食的生产加工大多以家庭作坊经营模式为主。“从个体而言,家庭式经营,存在着场所简陋、设备陈旧、环境卫生条件差,业主质量安全意识差、守法观念弱等问题,从整体而言,泉州食品生产作坊数量多、分布散、业态复杂,这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高、监管难度大。”朱青南说。
要对食品小作坊进行有效监管,首先要摸清辖区食品小作坊家底。为此,泉州连续几年对全市地方传统食品小作坊开展普查摸底。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摸排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500多家次,最终确认为小作坊业态的有632家。泉州还对全市227个地方传统食品品种进行梳理分类,共确定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65个。
自2013年起,泉州相继出台四批次“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形成了全省地市级别门类最全、范围最大、覆盖最广的小作坊食品目录体系。目录明确了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类别、品种、产品定义、基本生产工艺、参照执行标准及实施具体区域,细化了小作坊生产经营范围和准入核准条件。泉州市还出台指导意见,从质量管理、加工场所、设备和工器具、人员管理、生产加工等五个方面对小作坊进行了规范。
2015年,泉州市第一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证颁发。“目前,全市已有390家小作坊通过核准,累计关停取缔不合格食品小作坊156家。核准工作全面铺开,取缔不合规小作坊,不仅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同时让更多符合规定的小作坊从‘地下’转到‘地上’,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朱青南说。
探索创新 发展集聚生产新模式
近日,在位于晋江市龙湖镇的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小作坊食品集中加工区,记者跟随耶特糕点加工作坊的业主张晓平走进他的作坊,首先进入洁净室更衣洗手,穿戴统一的服装、口罩、帽子、鞋套,然后进入制作区,制作区往前便是包装、销售区,整个作坊面向公众的窗口半面墙为透明玻璃,消费者可观看到食品加工操作的过程。
去年,泉州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生产”的模式,结合辖区实际,在晋江、惠安、丰泽三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小作坊集聚生产新模式。
“我们在推进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小作坊因污水排放难以治理、城建限制场所不能翻建改造等原因,无法通过整改核准办证。”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生产监管科科长颜金杯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结合闽南古早味传统食品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创建泉州市晋江来旺良品堂小作坊食品集中加工区,鼓励和支持全市尚未取证的小作坊进入集中加工区进行生产加工活动。
“对于入驻集中加工区的小作坊,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七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贮存、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检验、统一外包、统一销售、统一治污。”据介绍,目前来旺良品堂小作坊食品集中加工区一期已建成,面积约1200平方米,已建设15家加工点,入驻9家小作坊,二期加工区尚在规划中,计划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
“之前我在老城区租店面生产,卫生条件不符合规范无法办证,入驻集中加工区后,生产规范了,营业执照、核准证都拿到手了。”山里红蜜饯加工作坊业主侯雷说。
除了晋江,泉州还有惠安的“个体作坊+农业合作社”、丰泽的“农户+农业基地+电商”等集聚生产模式,全市正逐步实现小作坊生产由少数个体向行业规范提升转变。
优化升级做大区域特色小产业
在闽南历史悠久的面线文化中,晋江龙湖后坑传统手工面线制作技艺颇负盛名。
龙湖镇后坑村的洪一博、洪朝芽兄弟,家族世代制作手工面线,长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经营手工面线生产。
2019年,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引导下,洪一博注册成立福建省百匠公司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主推侨乡手工面线这一产品,手工制作面线由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过去小作坊式经营,一天产量就30多公斤,转型升级为企业后,我们吸纳了十多位面线老师傅加入,一天产量可以达到300多公斤。”洪朝芽表示。
洪一博兄弟俩还有更大的目标,“食品小作坊生产的大多数食品都是闽南的传统美食,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些闽南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引导生产各种闽南民俗传统食品作坊向集中加工区集聚,与闽南民俗文化旅游元素相融合,做到既有作坊制作等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观赏,又兼具实际作坊制作文旅体验,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颜金杯介绍说,近年来,泉州从品牌标准、特色名牌、舌尖美食、传统传承等多个维度,积极培育富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小作坊特色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小作坊。
“截至目前,泉州已打造精品示范食品作坊54个,转型升级为企业的食品作坊18家。”朱青南告诉记者,通过持续治理,泉州小作坊地方特色品牌正不断发展壮大。湖头米粉、崇武鱼卷等4款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或商标产品保护;钟楼肉粽、海丝金凤元宵圆等8款产品列入“泉州伴手礼”名录;瑞芳鱼卷、亚佛饼皮等5款产品先后入选“泉州中华老字号”“福建省老字号”名单……
记者手记>>>
小作坊关乎大民生
作为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小作坊因其开设成本低,成为不少人创业的首选。与此同时,许多食品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极具地方特色,满足了群众饮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可以说,食品小作坊的存在客观上对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小作坊,不仅一头连着数千家庭的就业生计,还一头连着群众的食品安全。必须承认,目前不少地方的食品小作坊整体还存在着“多、小、散、乱、差”等问题,安全风险隐患多,监管难度大。
泉州市场监管部门在管理小作坊的过程中,不是单纯压缩其生存空间,而是推动小作坊规范发展和转型升级,这一做法值得点赞。在监管过程中,多一些这样的尝试,对食品小作坊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有益的。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 连江专项整治小作坊 取缔27家“黑作坊”(2019-11-03 08:22:39)
- 厦门首个土笋冻小作坊团体标准将出台 规范生产(2018-08-09 08:52:32)
- 呵护舌尖上的乡愁 宁德强化小作坊食品加工监管(2018-01-12 09:03:08)
- 长乐推行小作坊监管新模式 已取缔无证小作坊30家(2017-11-24 08:17:54)
- 闽首本小餐饮登记证在榕发放 “三小”行业管理步入新轨(2017-11-07 23:14:06)
- 宁德将专项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为期7个月(2017-06-02 11:22:01)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