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揭嫦娥四号生物实验:用两年选物种 曾考虑搭载乌龟

2019-02-27 09:02: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揭嫦娥四号生物实验:用两年选物种 曾考虑搭载乌龟

  ①月面示意图。 ②手绘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示意图。

  月球沿着椭圆形轨道,运行至近地点附近时就会让人们觉得格外大而明亮,被称为“超级月亮”。近日,适逢“超级月亮”当空,全球各地对其关注度显著上升。而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抬头仰望那轮“超级月亮”时除了欣赏赞叹之外,还有发自心底的牵挂。因为就在那皎洁的明月之上,我们的嫦娥四号正在那里,经受着月夜超低温的严酷考验。

  月面环境是可怕的,白天最高温度高近130摄氏度,最低则低于零下180摄氏度,无疑是生命的禁区。然而,嫦娥四号自月背软着陆以来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测活动,其中包括进行了月面生物科普实验,在那个绝世寂寥的天地间生长出第一片绿叶,创造了人类月球探测的历史。

  近日,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的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接受了本报专访,揭秘了本次实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①旨在激发探索热情和环保意识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彼时,国防科工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联合开展月球探测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重庆大学联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提出的“月面微型生态系统”设计方案从征集活动的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嫦娥四号搭载项目的中选方案。

  该研究中心挂靠重庆大学,依托重庆大学的科研平台,开展深空探测领域研究。作为联合研究中心核心成员之一,谢更新参与了征集活动,并在方案设计中起到特殊重要作用,他后来也因此被选拔为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总设计师。

  对载荷设计创意,谢更新回忆说:“时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钟志华鼓励我们开拓思路,设计的实验要既能推动学科发展,又能引起大众关注宇宙的热情和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设计团队据此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拿出了别具一格的月面生物实验的方案。”

  在生物科普实验载荷项目的准备过程中,载荷团队遇到各种问题。他们凭借着航天精神,在实验物种筛选、罐体工程设计、地面验证试验等方面,逐项解决问题。

揭嫦娥四号生物实验:用两年选物种 曾考虑搭载乌龟

  谢更新手捧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留影。

  ②“我们还考虑过搭载乌龟!”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搭载了棉花种子、油菜种子、酵母和果蝇卵等。虽然种类并不多,但是把这几类从众多生物物种中选择出来并不容易。谢更新介绍说,课题组为此花费了两年时间,囿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期间,选取的物种更换了多次。

  蚕卵曾入选为本次实验对象。谢更新解释说,理由有两条:一是人们对其熟识程度高。蚕可谓家喻户晓,很多人可能还有养蚕经历。与之相比,人们对果蝇或者酵母就显得陌生。选蚕更有利于更好地做科普工作。二是文化内涵丰富。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丝绸文明天下,古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东西方交往,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源于此。此外,蚕吐丝、结茧、破茧成蝶象征着中华民族实现蝶变。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载荷不具备蚕从破卵到成蝶的周期保障能力,蚕卵选项被迫取消了。

  谢更新透露,开始阶段,工程约束性不是很大,课题组思路很开放,甚至考虑过搭载乌龟,寓意其与玉兔二号赛跑,彰显中国文化色彩。但是由于尺寸、活动空间、氧气的制约,乌龟也被放弃了。

  实验科普团队最终确定围绕三大目标进行物种选择。一是具有生物实验意义,二是达到科普知识的目的,三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重大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最终入选的是“棉花种子、油菜种子、拟南芥种子、马铃薯、酵母和果蝇卵”。

【责任编辑:赖锋】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