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一张遥感图 道尽了中科院遥感人的十年奋进路

2019-02-12 09:19:40  来源:科技日报
  

  主动对接国家需求,遥感人十年奋进路

  春节期间,中科院遥感人讲起了一张遥感图的故事。

  2008年5月17日晚10点半,汶川地震5天后,正在单位值班的雷莉萍、刘良云研究员在查看遥感图时,突然发现灾区草坡乡一所小学的楼顶上,有6个醒目的红色字符:SOS700。他们赶紧将这一求救信息上报领导。随即,科研人员在白春礼院长的带领下,连夜上报中央领导。之后,军用直升机飞到草坡乡这座楼的附近,将当地8个村的700名民众救出。

  在道路、通讯彻底中断的情况下,遥感信息为营救700人生命发挥了关键作用。此事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也为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近日,中科院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组举行座谈会,热议科技救灾工作入选“中科院改革开放40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回忆,当年看到汶川地震后的遥感图后,他仔细分析,认为北川县城已受到严重损毁,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桥梁断塌、堰塞湖威胁,在原址重建北川还会受到次生灾害的威胁,异地重建势在必行。据此,中科院向中央呈报了《关于北川县城新建及将原县城列为国家地震遗址地的建议》。同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异地重建北川新县城。

  就因为遥感技术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科技部与中科院在当时的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建立了有13个部委参加的“空间信息数据分析会商共享机制”,每天集中研讨灾情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和数据方案。

  地球大数据专项办公室主任闫冬梅回忆说,在救灾服务中,中科院遥感人针对突发重大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提供与应急响应,突破了3项关键技术:全天候星机协同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灾情遥感信息分析与快速评估技术、海量遥感数据实时共享与应用技术。

  也正是在参与救灾服务的工作中,中科院遥感人练就并提高了自身的本领: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如1景卫星图片的数据处理从2小时降至12分钟半;在玉树地震监测中,2小时内总计传回250GB地震灾区的航空遥感数据。

  郭华东院士说,2008年汶川地震后,2天内我们获取了第一幅灾区的航空遥感影像;2010年玉树地震后,8小时内我们完成了数据获取、24小时内实现灾情信息上报,支持了国家救灾决策;2013年芦山地震后,我们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2小时内完成遥感数据获取与灾区航空遥感影像制图。

  5·12汶川地震时,中科院遥感人是临时集中、主动寻找救灾需求的。当时连续加班一个月的肖函回忆,我们每天下午3点会商,看看谁需要哪些数据,我们又能提供哪些数据。

  到了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等灾害来临时,中科院遥感人就形成了一套应急机制,不用召唤,自觉前往单位加班,第一时间把灾区的震前(灾前)遥感图整理出来放到网站上,供国家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免费下载使用,并且把各单位可能需要的数据汇集起来。待震区的震后遥感图完成后,也第一时间报送中央及抗震救灾指挥部。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需要遥感技术服务的,但并不是自上而下的布置任务。这种服务需求也是中科院遥感人一点一点摸索、一步一步对接出来的。正是中科院遥感人的拓荒努力,十年来遥感才成为一项“显性”技术,并入选“中科院改革开放40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科技日报北京2月11日电)

【责任编辑:赖锋】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