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莆田木兰溪畔:现代农业扎下根 乡村旅游蓄势待发

2019-01-24 09:49:05  来源:福建日报
  

莆田木兰溪畔:现代农业扎下根 乡村旅游蓄势待发

  木兰溪畔产兴业旺 许武 摄

  东南网1月24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易振环)木兰溪从“不设防”到“不用设防”,前后经历了近20年时间,凝结了几代人久久为功的心血。2011年6月,木兰溪防洪工程全面闭合,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强调,木兰溪综合治理要统筹考虑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产业布局等,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莆田木兰溪畔:现代农业扎下根 乡村旅游蓄势待发

  利农集团大棚基地 易振环 摄

  现代农业扎下了根

  “地处木兰溪畔,时常面临洪涝灾害,如今,木兰溪防洪堤修到了村里,洪灾隐患基本消除了,不仅村庄变美了,还吸引客商前来投资。”近日,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圆头村驻村书记张锦煜告诉记者。

  木兰溪自西向东流经该村,环抱村里两座小石山,构成半圆形依山傍水的半岛。每当雨季来临,遇到台风天,这里就被洪水隔成一座“孤岛”,救援队进不去,村民也逃不出。1971年,曾组织修筑过堤坝,但毁于1973年,第二次由政府拨款635万元平整土地,修了一条600多米长的大坝,但也差点毁于2016年的一次大洪水。

  说起1973年的那次洪灾,村民曾金林记忆犹新。当时村民开荒了300多亩土地,眼看农作物就要收成了,但由于洪水冲垮了堤坝,最终颗粒无收。后社自然村地势低洼,全部被洪水淹没,村民只好逃到地势较高的前社自然村。

  圆头村有3000多人口,耕地不多,部分村民选择出外谋生,留下来的人靠畜禽养殖、手工线面制作为生,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零。最近几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圆头村取缔了养殖业,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洪灾没了,生态环境恢复了,引来了中国利农集团的落户。村里先后平整了1300多亩沙地、荒地和溪床,租给利农集团,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张锦煜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收七八十万元,给农户每年每亩带来近千元租金。”

  利农集团在圆头村集中建设大棚蔬菜基地,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甜瓜、西红柿、小油菜等果蔬,每当农忙来临,优先安排圆头村村民就业,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也给村民增加了一份收入。“接下来还要开辟采摘游,发展休闲农业。”基地技术总监华炜辉说。

  在去年村级换届中,张锦煜从镇上到村里任职,补强原本薄弱的村领导班子,并初步拟定了一份发展方案。在木兰溪沿岸,莆田正在建设一条木兰大道,这条大道从圆头村穿过。抓住难得的机遇,圆头村计划发展花卉苗木和工业产业。

  圆头村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留下了不少宗族古民居。这些古民居成连片分布,以二进、三进大厝为主,有明清建筑风格,也有南洋建筑风格。围绕古民居,张锦煜认为大有文章可做。在不久前召开的莆田市“两会”期间,作为市政协委员,他也提出相关建议,呼吁当地政府出台古民居总体开发方案。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