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福州马尾百年船政再写辉煌 拥抱“海丝”新机遇
采访团参观船政时空隧道(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州马尾船政格致园(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10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下午,“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探访了福州马尾船政格致园,在修复重建的船政衙门及前后学堂流连忘返,在船政时空隧道触摸历史的沧桑变革,聆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
如今,改革开放的印记遍布船政故里,以船政格致园为文化核心区的中国船政文化城拔地而起,迁址连江的马尾造船厂拥抱“海丝”新机遇,传承百年船政开拓进取、实业报国的精神财富。
百年船政的文化记忆
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150多年前,以清廷官员左宗棠、沈葆桢为代表的改革派顶住了各方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这里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船、造飞机、办学堂、引进人才、派员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
19世纪70年代中叶,马尾船政达到全盛:占地40万平方米(接近一个天安门广场大小),建成锻造、锅炉、装配、造船等13个厂(即生产车间),通称“船政十三厂”,员工近3000人,是晚清时期中国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造船基地。1867年落成的“总理船政事务衙门”,是直属清廷的对船政行使领导和日常管理职能的专属行政机构,同时也是船政钦差大臣日常生活、办公、议事、休息的场所,在整个船政建筑中拥有最高的地位。
据现场解说介绍,当时,船政学堂分成前后两个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后学堂为驾驶学堂,旨在培养驾驶人才,主设有驾驶专业,后增设轮机专业。从船政学堂走出了严复、詹天佑、魏瀚、萨镇冰等六百多位影响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学生。
怎么重塑船政记忆?马尾做了大量工作,2013年,作为船政文化产业载体的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在规划伊始便被列入当年的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之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进行规划设计。
作为船政文化城开篇之作的船政格致园,是项目的文化核心区,占地面积约70亩,不仅可供游客游览、参观,感受当时船政官员办公与学生上课的情形,还在衙门和前后学堂开辟展览及互动体验区,利用幻影成像、场景复原等演绎船政故事,让游客在历史场景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中,了解和感受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今年7月10日,高9.15米、宽8米的天文雕塑——“福州之星”在船政格致园落成。“福州星”是一颗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是福州籍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建生于1997年11月21日发现的。
随着马尾造船厂整体搬迁,船政文化产业大有可为。据了解,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将依托具有马尾船政文化和特色的港口工业遗产资源,打造集历史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商业办公、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港口复合型活力中心,将历史文化印迹与现代旅游、科技等产业的发展相融合。
据介绍,在马尾造船厂原址上,船政十三厂将被复原,同时开发周边游,打造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意向引进先进的船舶设计企业,发展文化周边产业。此外,马尾还将打造闽安海丝文化,与船政文化交相辉映。届时,船政文化产业群将在这座百年船厂兴起。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