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成5类26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东南网8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记者从省卫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我省已有1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5类26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包含一支刚组建的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队伍),涵盖了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处置、核和辐射卫生应急救援和心理救援等专业。全省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69个县(区)也组建了本级卫生应急队伍。
卫生应急核心能力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是省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由省立医院承担。该队伍建成了由8辆特种救援车(救援指挥车、手术车、医技保障车、物资运输车、净水储水车、发电储油车、生活保障车和宿营车)、1辆队员运输车及6顶医用帐篷构成的移动方舱医院。队员共有61名,涵盖了内科、外科、产科、急诊、重症监护、麻醉、检验、放射、护理、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卫生技术人员。
目前,该救援队的移动方舱医院具有日通过伤患者200人次的医疗救援能力,必要时可在灾难现场开展紧急手术,完成对伤患者影像、B超、检验等必要的检查;同时方舱医院自带后勤保障系统,可实现在通讯中断、水源阻断、电力缺失、物资匮乏且无后援支持保障的状态下,独立生存10-14天。当救援队接到指令后,先遣小分队可在30分钟内出发前往灾难现场,大部队可于2小时内集结完毕。该队伍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省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现场救援能力,最大限度的挽救伤患者的生命。
全省疾控部门设置400多个监控点
在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上,我省建立全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目前,全省疾控部门设立了400多个监测点,主动监测20余种(病毒、细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疾病、病媒生物和相关影响因素,能及时捕获(霍乱、鼠疫、流感等)传染病异常信息。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9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683家)、疾控机构(99家)均实行了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网络报告覆盖率为100%,全年网络正常运行率亦为100%。同时,建立了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的10个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21个国家级和省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省级实验室48小时内能快速排查25种已知急性传染病病原,9个设区市均具备48小时内监测检测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和鼠疫等要求。省职控中心能对90余种化学毒物(氨气、氯化氢、氰化氢、光气、鼠药、重金属等)进行现场快速或实验室检测,还能开展受核素污染人员的体表污染监测,食品和饮用水中γ放射性核素(Cs-137、Cs-134、I-131等)快速检测以及应急人员累积外照射剂量监测等核和辐射的检测。在这些监测工作基础上,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实行定期传染病风险评估和不定期专题风险评估,对风险较大的病种早期预警,并通过网络报告系统向有关医疗机构发出风险提示,2013年以来省级共发布15种单病例预警和22种时空预警。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