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红色记忆永放光芒
白塔乡应德第一支部旧址。
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文 池远/摄 通讯员 黄金彪 实习生 叶欣童
这是一座千年古城,始建于唐,得名于宋,别号罗川;
这是一块革命热土,飞竹暴动,北上抗日,红旗不倒。
这里就是福州市3个老区重点县之一的罗源县,共有143个革命老区村。作为闽东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源的革命遗址遗迹串成了珍贵的红色记忆。近日,记者来到罗源,重温老区记忆。
重温誓词明确责任
1931年,罗源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罗源应德支部成立,揭开了罗源工农武装斗争新序幕。1934年8月14日,罗源地方革命武装配合由粟裕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了罗源县城。邓子恢、陶铸、叶飞、寻淮洲、乐少华等都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
距离罗源县城不远的松山镇八井村,是一个传统的畲族村落,也是畲族红色政权的发源地,留有畲族革命的辉煌足迹。
据八井村村支书雷可寿介绍,1932年,连罗游击队派蓝礼义、蓝元进到八井宣传革命,组建了一支游击队,队员近30人,来自八井、竹里、横埭、牛洋等畲村。游击队活动地点多在连罗交界的山头,因而称八井山头游击队,隶属红军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领导。部分畲族战士参加的地方游击队、赤卫队配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举攻克罗源城。战后,几十个受伤或生病的战士住进八井碗窑里,在那个缺医少药、白色恐怖的年代,八井村畲族群众分散病伤员,用祖传的中草药和疗术,救治先遣队伤病员,让这些病伤员早日康复,回归部队。
2012年,八井村的干部和村民筹措资金,在第一代畲乡老干部雷志森的故居,建成了罗源县畲族革命陈列馆。2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展示了畲族的革命史和英雄儿女,纪念那段用鲜血和激情点燃的光辉时刻。
“如今,村里的新党员在这里举行入党仪式,老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都是希望大家能深入了解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一名党员的责任。”雷可寿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