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廖俊波为镜——探寻一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辩证观
2015年,廖俊波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赴京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合影。
廖俊波殉职后,组织部门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这张照片的原件。原来,它静静地躺在政和县档案馆里。“这是政和的成绩,就让它留在政和吧。”从政和离开时,他没有舍得带走这份珍贵的记忆。
事了拂身去,廖俊波总是不忘初心再出发。
生前身后名,廖俊波把他的精神永远留下。
廖俊波出生于浦城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对他从小就要求:上学前要先照镜子,穿着要整洁,见人要微笑。如今,他把自己化为了一面镜子,人们从中能看到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与风骨。
同样为官一任,为何有的让人刻骨铭心,有的却如过眼云烟?为何有的彪炳史册,有的碌碌无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日前,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探寻廖俊波的辩证观,或许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启示。
大与小
廖俊波女儿小时候,问当时担任镇长的他:“爸爸,你是镇上最大的人吗?”
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长大了,女儿又问他:“别人问我你是干什么的,我怎么回答?”
他说:“就说是个包工头。”
无论是当镇长,还是县委书记、副市长,他把自己看得很低,当成“最小的人”,一个做事的“包工头”;同时,他始终把百姓冷暖放心间,当作天大的事。
百姓的大事就是自己的大事。政和20多年没有出过清华、北大学生了,他亲自参加高三毕业班考试质检分析会;政和医院医疗水平低,百姓看病难,他想出请上级医院托管的办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
百姓的琐碎事就是实实在在的大事。邵武市拿口镇的路灯不多,他赶紧多装一些;上访户没拿到土地使用证,他服务到底。
……
何谓“群众利益无小事”?此之谓也。
所以,政和的张承富老人为门前栈道修通写了一副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为“俊波您好”。
70多岁的魏本伟老人看到城市面貌变化大,即兴写下一首打油诗:政和人民好福气,上级派来好书记。城市建设是民意,为民办事真实际。
面对百姓的赞誉,他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不图面子工程,没有一己私利,心系百姓冷暖——在群众眼中,廖俊波就是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一个一心为群众奉献全部的人,怎能不触动群众心中那最柔软的地方?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