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灯
■吴安钦
送灯是连江乡间大年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因此,正月十一夜,乡下人多了个上灯夜,十三夜,又是一个点灯夜。可以说,这两个节点都是为十五闹元宵做准备。
送灯不是随便送的,送灯形式非常庄重。这种灯是由娘家人负责制作,只送给年前刚刚嫁出门的女儿家。以祝福女儿在这一年里,早生贵子,让他们赏玩由外公外婆精心制作的灯具。
在我的记忆中,这种灯在我们家乡叫做“连心灯”。它像一个特大特高的桶,全部由竹篾和各色的纸张粘合而成。桶形的灯不是封闭的,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窗户式门眼。从门眼可以窥见到里面的精彩世界——一层的灯数最多,二层次之,三层只有几盏,每一层灯周围都造有着衣不同的少儿及其他们戏灯耍灯的滑稽可爱状。还有形态各异能旋转的风叶,每盏灯都设计有可供插放小蜡烛的插座。最常见的除了橘子灯之外,以鱼型灯居多,还有飞机、轮船、帆船等等。点灯时,桶形的外罩一卸下,整个辉煌耀眼的彩灯世界跃然而出,让人喜不自禁。特别吸引人的是,小小的红蜡烛一点燃,悬着的,立着的,挂着的大小灯笼会速度不一地转动起来,连灯旁的纸叶片随着灯笼的转动也会飞起来。
“连心灯”有两种意蕴,一是祝愿女儿女婿同心同德;二是亲家两边世代友好。“连心灯”除了以上所述的形状,还有造型独特的宫形灯、伞形灯、屋形灯、八角灯、动物形状的灯等等。
正常情况下,“连心灯”一年只亮三次。第一次是娘家人送抵的当天夜里,点上,让女儿家人亮相一下娘家人的心灵手巧。第二次,是十三夜,当各家各户亮灯时,它就挂上大厅与其它灯火交相辉映,让更多的人观赏。第三次,即十五闹元宵。元宵后,这灯就收藏起来,待孩子出生后,再点灯庆贺。
送“连心灯”还有个规矩。女儿嫁人了,一般都由娘家的男子送去,这是娘家人的一个愿景——让他们的女儿先生个男孩。而且送灯的男子基本都是比嫁出门的女儿年纪小,这叫做亲家舅给未来的外甥或外甥女送灯。有的家庭只有嫁女的哥哥没有弟弟,这种情况的,可由哥哥的儿子代送。
我给我的二姑送灯就属于这种。
那年开春,家人早就备好了“连心灯”。初七一早,我身着节日装,在响亮的鞭炮声中,挑起了用大布袋装好的“连心灯”,直向码头走去。坐渡船1个多小时才到达二姑家。因为是送“连心灯”而来,我受到了特别热情的款待。鸣炮接应后,二姑家中午设了专宴,全部挑选年龄与我相仿的人作陪,整桌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我们吃喝得有滋有味又把捏分寸。那天,因潮汐关系我留在二姑家过夜,夜里,二姑的婆婆和她的家人按规矩点起了“连心灯”。灯前,他们个个都夸我们家做的“连心灯”不仅漂亮,而且与众不同,五子拜神、五子耕读、五子登科等图像惟妙惟肖,看了,让人爱不释手。
第二天,二姑家给我们回送了满满两大担的红糖芯包子。回送这么多的包子干什么?原来,按照我们乡村的风俗,这些包子要分别送给全村各家各户及所有的亲戚朋友。家乡当年流行一句谚语,叫做:“送人两个包子,子子孙孙有包吃”。意思是,只要生有女儿,她们出嫁之后,都会给娘家人的“连心灯”回送包子,那么,全村的人世世代代就不愁没包子吃了。的确,自我懂事起,在家乡的20多年里,每年一到正月初八,直到元宵节前,每天都有人给我们家送包子。有时,一天不只一家两家送,甚至是五六家七八家送,有的还送染有红色的鸡、鸭蛋。在那个物质紧缺的年代,这些包子可做我们的主食。在我家,这包子一般都要吃到过了正月。
可是,不知从哪年起,家乡的这些有了大变化。首先,不再送我们当年的那种手工制作的“连心灯”,现在送的是塑料制作的橘子型清一色红灯笼,或者是大型电动走马灯。第二,不再回送红糖芯的包子,而是给女儿的娘家一个大红包,算是父母亲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据说,取消送包子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日子好过了,乡亲们都住上了高楼,不爱吃包子之类的食物,分多了,反而成了浪费。
当年的“连心灯”,如今成了美好的回忆。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温州300万豪华龙舟三年连沉三次 原因至今没查清(2015-04-12 10:42:17)
- 福州大饭店停车场出口小 移大榕树系方便车周转(2015-04-11 10:07:42)
- 路灯杆装饰将在城区推广 围绕“茉莉花”等主题(2015-04-10 07:16:55)
- 市面上佛像来源基本不干净 “回家的路”多曲折 (2015-04-09 09:50:07)
- 16家中央及省属主流媒体聚焦福州发展(2015-04-09 07:43:33)
- 董执谊故居上演跨国婚礼 澳大利亚新郎花轿迎亲(2015-04-09 07:42:24)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