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查访 据理抗争
林则徐和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谈判(电影剧照)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内林则徐与澳葡当局会面场景再现
林则徐的外交活动以及外交思想主要体现在禁烟活动中,他始终以“正义”之理作为自己的外交准则。这种正义外交在林则徐一踏上广州就显现得淋漓尽致,在对外国鸦片商的《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这样义正辞严地说到:“广东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朝”。
正是因为林则徐对中外外交形势,特别是中外贸易形势有一个客观的断定,因此在顺天府尹奏请道光皇帝禁海时,道光皇帝特别需要等待林则徐的复议,林则徐坚定地认为:“大海茫茫,四通八达,鸦片之祸,断不在海禁与否。”林则徐在外交特别是中外贸易处理中,差异化的外交手段使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外交思维,外交矛盾之法利用得更加成熟。
按照清廷惯例,钦差大臣和封疆大吏是不能同外国人接触的。外国人有陈述或要求, “应酌量是否紧要,分别代递”,由行商转呈;并且不能用公函,必须采用禀帖的形式。
林则徐打破陈规,同外国人直接接触。利用美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会,向他们询问各种鸦片的名称、价格、英国海军和汽船等情况。
林则徐还指示通事、买办、引水等和外国直接往来的人员,随时报告他们的动向。
此外,林则徐借举行“观风试” 的名义,向当地的知识分子了解鸦片贸易的情况。他亲自到虎门等地查看敌情,还找在广州的外国人询问对外贸易及英国动态。
1839年6月17日,林则徐在虎门接见了美国传教士裨治文,表示想得到地图、地理书和其他外文书,特别提到想得到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所编《华英字典》。这更是突破“夷夏之防”的惊世骇俗之举。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上书道光皇请求照会英王。通过照会的方式,林则徐意图令英国上层贵族明白中国此次鸦片销禁的态度。就照会的内容而言,指出了清政府禁烟活动的合法性和正义性。而此时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之心昭然若掲,林则徐的外交抗争看似对于今后的战争发展态势并无一丝一毫的帮助,但是这样的外交抗争是有必要的。
1839年底,林则徐在天后宫接见了一艘遭风遇难的英船上的船员,船医喜尔生动记述了当时的情景,从中颇能看出他的思想与作风。
据喜尔记载,林则徐交给他们一份致英王照会,照会中表达的中国可以不用外国货,但外国一日不能离开中国货的“天朝上国”心态,使喜尔读后哑然失笑。
然而,不能不使人惊讶万分的是,林则徐对此不仅没有丝毫不快,反而虚心地问是不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喜尔等知趣地回答说有些语法错误,于是林则徐要他们到里屋修改信件,还给他们送上茶点。“天朝上国”的“钦差大臣”竟如此厚待外夷,确实“大胆”地违反了当时森严的“礼制”。
林则徐“日日使人刺探西事”,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官府四处打听,按照呈递”,并“登于簿上”,及时掌握敌人的活动情况。当时,琦善指责林则徐“终日刺探外洋情事”。这恰恰说明了林则徐敢于放下清朝大臣的架子。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